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學習大自然 海水養蝦育成率高

中央商情網/ 2014.08.11 00:00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014年8月11日電)農委會委託觀樹教育基金會進駐地層下陷的成龍濕地,活化當地產業;宜蘭大學講師李意娟輔助基金會測試海水養蝦,不抽地下水,育成率達9成,吃者過敏率也降低,證實天然的好。

有機農業其實是回歸大自然的生態運作,有機栽種作物不傷土地,吃者健康;現在為了救地層下陷的成龍溼地,也開始學習大自然,回歸用海水養蝦,因為不抽地下水,可讓下陷速度減慢。

觀樹教育基金會主任王昭湄表示,今年是第二年採用海水養蝦,已進展到可以在中秋節前對外銷售白蝦禮盒了,只要到「成龍溼地三代班」部落格http://wetlandcenter.blogspot.tw/下單,即可採買。

協助基金會此養殖法的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講師李意娟接受電話專訪表示,對消費者來說,海水養殖的蝦,就像是泡菜因為加了鹽滲水,水份比較少,長得比較慢,但較結實,口感更有彈性,更具吸引力。

站在永續產業與生態的觀點,為了輔導此法,她親自在花蓮試養3年,以提高說服力。她說,海水養蝦就是跟大自然學,讓蝦在天然環境下、去除人為干預因素裡成長;而東台灣污染度遠低於西岸,水質純淨,作業較單純。

首先將海水引進儲水池,讓沙沉澱;接著灌入已養好微細藻類的養蝦池,而微細藻類就等同於嬰兒所吃的母乳;以白蝦是熱帶蝦種來看,約待1到2週後才餵相當於嬰兒副食品的飼料,非起步就揠苗助長餵飼料。

又微細藻類是植物,會吸收水中的氮類,還可以淨化水。且所餵飼料是純蛋白質與脂肪調配成,不含藥物,此種養蝦過程只是大自然生態的一環,水可排回大海,也不污染環境。

但在西岸,因為水質污染源多,包含工業、農藥化肥等進入海水與溪水,儲水池與養蝦池的中間,多了一池養龍鬚菜淨化水的程序,才導入養蝦池;且養蝦池之後,也再添一池,為蝦、虱目魚與文蛤的混養池,利用文蛤具淨水作用,最後此池的水可再回到儲水池循環使用,一樣是學自然生態循環體系的養法。

李意娟說,因應每個地方的環境純淨或污染程度不同,方法要活化調整;她自己在花蓮養的蝦,體質易過敏的她及麵包師傅吳寶春吃了都不會過敏,因此獲吳寶春的愛用,名廚阿基師也選用作為他的料理食材。

向天學習,每一步嚴控像天然的環境養蝦,第一年育成率高達9成,遠高於慣型養法的4、5成;但第二年被鄰池的水污染而發生死亡,有此經驗,她也有所因應,問題改善中。她重申,慣型農業人為干預太多,反而會揠苗助長,學習大自然法則才能永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