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華時報報導,貧窮和災難往往是「伴生關係」,越是貧窮落後的地方,發生地震災害時受到的損失往往越大,整理最近幾年大陸地震新聞可看到幾乎一致的關鍵詞:「房屋質量(品質)差」。
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磚木建築是導致災害損失嚴重的直接原因;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當地的房屋結構抗震性能差,近年所建的房屋多使用預製水泥板,易倒塌,對人身傷害極大。
至於日前發生的雲南魯甸地震,報導說,當地經濟條件差,建築物抗震性能普遍差,成為震級小、災害大的主要因素。
報導說,地震震不死人,遇難者多數是因房屋倒塌而致死,許多地震專家都強調提高房屋抗震設防標準的重要性。
據報導,大陸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地震帶上大量貧困地區的建築物抗震能力「相當低下」。
有大陸專家曾在2004年提出展開農村抗震安居工程,2011年繼續提出希望將新疆抗震安居經驗向全大陸推廣,但至今進度仍未達到新疆的標準。
報導認為,「顯然,問題不在反思,而在真正應該反思的當事人、責任人和決策者的缺席,這種缺席,讓每一次事故後的反思都成為一場自欺欺人的遊戲和營造『我們在吸取教訓』的集體幻覺。」
魯甸縣3日下午4時30分發生芮氏規模6.5地震。當地抗震救災指揮部公布,截至8日下午3時,強震已造成108萬8400人受災、617人罹難。
此外,官方緊急轉移安置22萬9700人。地震造成2萬5800戶、8萬900間房屋倒塌,4萬600戶、12萬9100間嚴重損壞,15萬1200戶、46萬6100間一般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