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歐巴馬主義難行 國際危機頻傳

中央商情網/ 2014.08.09 00:00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2014年8月8日專電)伊拉克局勢急轉直下,美國總統歐巴馬最終打破不動武的承諾,授權用兵伊拉克,不過歐巴馬蜻蜓點水式的行動風格,與國際麻煩保持距離的外交信條,是否才是危機頻傳的因素?

歐巴馬7日宣布授權美軍對伊拉克北部伊斯蘭國極端分子展開軍事行動後,美國中央司令部連續展開3波空襲,這是歐巴馬2008年參加總統大選宣示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做為競選政見後,美國首次進行的單邊軍事行動。

國際局勢詭譎動盪,2014年陸續發生敘利亞、烏克蘭、以巴衝突到伊拉克等重大危機,外界抨擊歐巴馬以不變應萬變,勤打電話與各國元首溝通,派遣國務卿風塵僕僕全球奔波,電話、飛機與發表聲明成了工具,使他這位全球超強國家領袖淪為「熱線總統」。

歐巴馬多次發表美國不介入、不用兵、斡旋優先的「歐巴馬主義」外交政策,不過蜻蜓點水式處理國際糾紛,是避免讓美國陷入泥淖,還是招惹更大的麻煩,引發各界討論。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評論員波格(Gloria Borger),用「極不情願的戰士」形容歐巴馬作出空襲伊拉克的決定。

波格觀察,演說中,歐巴馬的眼睛盯著字幕機左右移動,極少直視攝影機,顯示他心中的掙扎,他還得強調,進入白宮就是為了終結伊拉克戰事,絕不再讓美國被拖下水。

從2010年利比亞到2011年敘利亞的內戰,歐巴馬鐵了心不動武,為何此刻會對伊斯蘭國大動干戈?為了派駐阿比爾(Erbil)的逾百名美國外交軍事人員的安危?維持與庫德族的關係?還是伊斯蘭國極端分子真已取代蓋達組織成為美國頭號敵人?

歐巴馬在休假前接受「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專訪指出,與歐洲國家共同出兵利比亞是正確決定,如果不這麼做,利比亞可能會是另一個敘利亞,格達費走後,利比亞還有很多重建工作,到現在都還會捫心自問「真要軍事介入嗎?但之後又會如何?」

對於動武,歐巴馬常以更多的問題回應不動武的質疑,如同美國社會對美國子弟兵遠赴海外戰場的矛盾心情,但在強硬派看來,這是缺乏決斷力領導者的猶豫不決,「華盛頓郵報」社論指稱歐巴馬同意空襲伊拉克,整體政策缺乏一致性。

波格指出,歐巴馬把「兩不一要」的外交政策說得很清楚,不派地面部隊、不作長期承諾,只要人道救援,但真正的支柱只有一個,就是「不碰麻煩事」。但各界要問這種外交信條是否製造更多的麻煩?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