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舊糖廠內別有洞天!「自然涼」的綠漾基地

yam蕃薯藤新聞/林郁倫 採訪報導 2014.08.07 00:00
「糖廠好大!」一進入台東舊糖廠的園地,不由自主的這樣驚嘆。跟著2014台灣設計展的腳步走進展區,觸目所及都是舊糖廠閒置的建築,集合眾多藝術家的巧思,充分將空間規劃轉換為處處都見滿藝術氣息的環境,園內隨處可見用漂流木的雕刻、鵝卵石與鋼筋所組成的藝術品,顯得十分原始與粗獷,然而已經生銹的鐵殼子工廠,流露出幾分頹廢的氣息,都已被注入全新的生命。 來到展場的底端,裹著一層綠皮的製糖大工廠,走進裡頭一看,荒廢18年的紅糖製造廠,一樓巨大機械廠房的底部堆滿塵土,氣氛陰涼,但是鼓起勇氣走向二樓一看,花木、藤蔓、以及自然採光的盆栽造景,還有年輕人們聚集聊天乘涼的「廢墟學院」,令人驚訝舊廠重生別有洞天!。 有鑒於臺東糖廠特殊的歷史意義與建築、空間的鮮明特色,以及臺東原住民族獨特的環境智慧,「廢墟學院」利用糖廠來自屋頂,宛如教堂聖殿的神聖之光,將原本充滿機器噪音與巨大機械的工業空間,變成一個可供沈思冥想的靜謐空間。 原來廢墟入口是要從廠房中後方的旋轉階梯進入,10坪大小的榻榻米日式迎賓空間,坐躺皆宜,四面徐徐的風吹來特別的舒服。這處廢墟是台東市構築的國際交流藝文活動平台,由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所規劃。
※臺東糖廠二樓,芬蘭藝術家馬可•卡薩格蘭規劃的「臺東廢墟學院」。圖/林郁倫攝影 沿著空間旁的木棧道前行,經過有兩座鞦韆的休憩區,來自屋頂的光,時而照在木地板上,時而照在沿著巨大蒸發罐、結晶罐上生長的藤蔓植物上,重新被引入的植物在此慢慢生長,植物、昆蟲與機械共存的奇特景觀。 「廢墟,一座經設計過後與大自然共生的廢墟!」對於馬可來說,作品意義在於,把森林的意象和資源再利用接合成異質地景空間,他號召在地園藝專家王美琇及來自全台的廿多位志工,在二、三樓砌磚扛土,花兩週時間打造廠房花園,創意的環保與生態空間,連澆灌植物,都從屋頂蒐集雨水,植物就在機械之間生長,綠意盎然,對照出機械的頹廢。
※芬蘭籍建築師馬可(Marco Casagrande):「人造物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即是廢墟!」圖/林郁倫攝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