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專欄/勿讓社子島成選戰口水的滯洪區

蕃論戰/何志偉/專欄 2014.08.04 00:00
《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聖明的人不會固執自我而存有成見,其心中所想、所考慮的,必定以民眾的偏好作為決策依據。前陣子,美國政界做了一項有趣的挑戰,在調漲最低工資即將滿五年時,3名民主黨政治人物接受為期一周「以最低工資為生(約新台幣2320元)」的挑戰,參加者有前州長及兩位眾議員,而得到的結論是「上位決策者無法體會最低工資者的辛苦」。這凸顯出什麼?社子島發展決策,怎麼會是來自於「外僑眼中的台北」?而且還是在於所謂的外僑提問最近自由經濟示範區爭議時,連勝文「天外飛來一筆」說:「或許」我們可以「利用」台北的「西北方小島(small island)」 必須先說的是,連勝文的宣傳短片之高品質有目共睹,想必出自能人之手,是個不錯的影視作品。其想到社子島、想要以自經區開發社子島的心思,暫且認定是良善的,讓社子島禁建問題又變成關注焦點,或許也可以予以肯定。但是,社子島的開發政策,怎麼會是出自20幾個可能不知道哪裡是社子島的外僑貴客和一個連社子島不是島都分不清楚的市長參選人口中?甚至,最重要的是,社子島成為自經區,真是被禁建40餘年的原住居民所需要的決策?與其追求遙不可攀的夢幻自經區,居民更需要的只是宜居的生活環境。 為什麼居民急迫需要宜居環境?臺北不是首善之都嗎?臺北生活機能不夠便利嗎?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只有親自走趟社子島才能夠體會。1970年經濟部「臺北地區防洪計畫檢討報告」將社子島列為大臺北地區的滯洪區,伴隨者禁建政策,讓社子島近半世紀處於禁止開發的狀態。以我之前調閱產業局的資料發現,北市平地11687公頃計算經濟活動密度(截至103年3月),全市平均每公頃有18.9家工商據點,社子島卻僅0.6家,相較前陣子沸沸揚揚的蘭嶼便利商店爭議,社子島連便利商店都沒有。社子島開發案目前的進展,自2002年陳水扁總統任內內政部通過社子島都市計畫主計畫,2010年馬英九總統任內經濟部通過防洪計畫後的第一階段環境影響評估,根據臺北市土地開發總隊於議會質詢的評估預計還須10年得以開發。就像土地開發總隊長易立民說的,「目前社子島開發進入北市府第一階段環評,作為經貿使用,可能會有違規使用的問題。市長候選人可談發展理念,但若跟原本差太多,環評就得重來。」環評或是主計畫一旦重來,可想而知就又得花費數年光陰。 現階段居民所需要的,不是突發奇想的特區,而是一方面開發案及環評按部就班順利完成,儘快順利開發,成為生態保育、環保綠能、安全人本以及在地就業的宜居城市,補償原居民40餘年的犧牲;另一方面,我一直在議會爭取有條件下(不影響開發案)比照貓空地區開放輕商業進駐的暫行辦法,創造在地青年的就業機會,也提升當地生活機能,讓社子島也能享有便捷現代的商業服務。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