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腳冒小紅點不消 男血小板低下狂「滲血」

NOWnews/ 2014.07.29 00:00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上莫名冒出紅點、瘀青,當心是血小板低下,引發出血!門診就有一名15歲高中男生,腳上突然出現一點一點的紅斑,一開始以為只是單純的皮膚過敏,不以為意,過沒幾天,腳上的紅斑非但沒有消失,甚至連脖子上都冒出來了,嚇得趕緊就醫,一驗血小板竟然只剩下5000,診斷罹患了「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

收治病患的雙和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陳淑惠表示,正常人的血小板數值約在13萬至40萬之間,一般而言,只要掉到2萬以下,血液就會滲出血管,在全身上下出現紅點、斑塊或瘀青等出血症狀。

且受重力影響,血小板低下的紅點,有其規律性,全從腳底開始一路「往上冒」,也可能出現流鼻血、腸胃道出血、血尿等症狀,甚至有千分之5的腦出血危機。

陳淑惠指出,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的發生原因不明,非遺傳性疾病,臨床較常見的是在病毒感染後1至4周出現,因帶有抗體的血小板在脾臟被吞噬細胞吞噬,而引發出血,病患從嬰幼兒到成人都可能發生,尤其好發在2至4歲的小朋友。

陳淑惠說,急性的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約8成的病人不治療也會於1年內自行痊癒,但接受類固醇或免疫球蛋白治療,可迅速提升血小板的數目,減少因血小板太低所引發的出血風險。以該名高中生為例,在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之後,目前已經痊癒。

若症狀持續1年仍未改善,就稱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陳淑惠強調,僅有3分之1會痊癒,其餘病人必須終身密切監測血小板數值,並以藥物治療維持在安全數值,甚至切除脾臟。

醫師提醒,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症因單純是血小板的問題,診斷時必須先排除其他病因的可能性,若有貧血、發燒、腳酸、腳痛等非典型的表現,有必要進一步接受骨髓檢查,以排除白血病或是再生不良性貧血的可能性。另外,血小板低下也可能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性疾病的先驅症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