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重大疾病威脅之一,亞太撲滅病毒性肝炎聯盟指出,慢性B型和C型肝炎是造成肝臟疾病的主因,引發了全球78%的肝癌病例。
CEVHAP指出,在發展中地區,受到B肝和C肝病毒感染的人更容易罹患癌症。研究顯示,每年因傳染病而導致的肝癌新發病例中,32%由B肝和C肝引起,病毒性肝炎在中低收入國家成為頭號致癌的傳染病。
而2014年世界癌症報告的數據顯示,目前肝癌是造成亞太地區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年發布針對肝炎的全球行動框架,用於指導各國政府以有效的方法預防和控制病毒性肝炎;今年5月第67屆世界衛生大會,所有成員國再通過決議,敦促各國制訂並實施協調統一的國家行動計劃,以預防、診斷和治療病毒性肝炎。
CEVHAP主席、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告訴中央社記者,世界衛生組織的發聲,對肝炎治療和預防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各國政府就會開始從這個方向著手,形成政策。
陳定信指出,B肝和C肝是亞太地區主要的肝炎形態,不過不同的區域,狀況會不一樣。他舉例,蒙古是B、C、D型肝炎都很嚴重,日本、南韓和中國大陸華北地區是C肝較嚴重,東南亞如泰國、印尼、越南是B肝較嚴重。
陳定信說,台灣是全球最早開始防治肝炎的國家之一,也公認做得不錯,有很多經驗可以提供給其他國家參考,例如新生兒注射,台灣做得不錯,但是定期篩檢各國都做得還不夠理想,還要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