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別犯錯!刮痧4個NG動作 嫩肉變「粗皮」

NOWnews/ 2014.07.22 00:00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不少人常覺得頭暈腦脹、疲倦乏力「被熱到」,以為自行刮痧會舒服點,拿起硬幣、湯匙加點潤滑油就往肩膀刮,但中醫師警告,刮痧NG動作不少,有人迷信一定要有大片紅紅紫紫的瘀斑才代表「出痧」,太用力、太頻繁,結果皮膚角質化變「粗皮」,甚至連肌肉都因為發炎而痠痛,嚴重者甚至破皮感染。

今年7月特別熱,各地屢創高溫紀錄,門診也常見有病患主訴頭暈、頭痛、吃不下飯,有些人則是肩膀痠痛或是噁心、嘔吐、腹瀉,自覺「被熱到」,卻因為觀念不正確,刮痧救急不成,反而先蒙其害。

常見4個刮痧NG動作包括:刮痧就一定得看到「出痧」才以為有效;越刮越用力或者是頻繁刮痧;不講究刮痧材質拿鐵湯匙、硬幣亂刮一通;錯誤刮在肩胛骨邊緣、脊椎骨正中間等骨頭上,疼痛、破皮受傷。

平時不必一頭暈就刮痧,更不要明明刮不出來,還非得有紅點,拚命刮個不停!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鄭宜哲門診看過不少人,一不舒服就請家人刮痧,平均一周一次,每次都弄得一大片紅紫才覺得有效果、才肯罷手,皮膚久而久之,反而容易角質化、變粗皮,越來越不容易刮出痧點,惡性循環。

一般而言,刮得剛好的痧,瘀斑大約一周就會自然消褪,如果太用力,連肌肉都發炎,可能痛超過一周,就屬於過度治療或是治療不當,弄到皮膚破皮、受傷。

鄭宜哲指出,刮痧一般最常用於夏天中暑、祛除風寒和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頭昏症狀,若順著經絡方向輕刮個十下左右,馬上出現刮痧點,代表病患的不適來源是中暑,讓體內的熱藉由表皮的珠點散發出來,就會舒服很多;但如果刮了十幾下,一點感覺都沒有,就可能是其它問題,建議類似的不舒服還是請教專業中醫師比較保險。

中醫師建議,刮痧應以陶瓷或市面販售的牛角、塑膠材質為宜,最重要是確定邊緣是光滑的,刮起來才不會傷到皮膚,此外,以較潤滑、好推、能保護皮膚的萬金油、面速力達母較適合當成介面,像古人愛用米酒,雖有行氣、活血的加強效果,但因潤滑不足,一旦使力不對,反可能造成皮膚損傷。

鄭宜哲強調,一般刮痧是以經絡的走向為主,而且是刮在肌肉豐富的區域,一定不要刮在骨頭上,建議還是讓有經驗的專業人員刮痧比較好。皮膚狀況本來就不好的人,或皮膚薄又脆弱的老人、小孩,有凝血功能問題、重大疾病病患,則不建議任意刮痧,否則微血管破裂、表皮受損嚴重的話,甚至恐會造成局部感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