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整形外科團隊「傷口照護中心」成立周年治療成果發表會

大成報/ 2014.07.21 00:00

【大成報記者張立明/雲林縣報導】為照顧農業縣份老人人口及傷口無法癒合增加的情形,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整形外科團隊,於去年七月成立「傷口照護中心」,迄今滿一年;該院特於今(21)日舉辦周年慶,由副院長林宏茂主持、並由外部主任詹志洋及形外科團隊張惠琇、黃慧夫、黃傑慧及位受惠病況好轉的病患成果發表會,會中並切蛋糕慶祝,醫病一家親,充分表達該院視病猶親的仁心醫術、場面溫馨。

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指出,許多糖尿病患者、洗腎患者及長期臥床患者都合併有經年累月尚無法癒合的慢性傷口,尤其在雲林地區因為老人人口多,常常出現老人照顧老人的窘況。為了完善照顧這一群弱勢的慢性傷口族群,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去年成立傷口照護中心,專門照顧慢性傷口的患者,一年來提供了377人次的褥瘡患者診療、共601處傷口、93個病人,針對慢性傷口患者,提供方便、快速,友善的醫療服務。另外,傷口照護中心也提供急性複雜性傷口的重建與照顧包括困難的接肢手術與神經移植手術皆成功的完成,避免病患面臨截肢困境。

台灣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率持續攀升,2012年底已達11.2%,老化指數為76.2%,近10年間已增加32.0個百分點;而雲林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更佔15.49%,高居全國第二!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慢性病及功能障礙的人口也急遽上升,罹患多重慢性病的老人大多數行動不便,甚至長期臥床。在這些長期臥床或行動不便患者族群裡,褥瘡盛行率高達33%!

褥瘡是身體骨頭突出處,因為受到重壓或剪力,而導致的皮膚或皮膚下面的組織受損,行動不便的患者常因沒有受到良好的皮膚完整性照顧而導致褥瘡的發生,一旦發生第三或第四級褥瘡,即使立即施行良好的褥瘡治療照護計畫,也往往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才能癒合,更何況有多數患者根本沒有良好的照顧,癒合自是不可能的事,這些人終其一生須與褥瘡為伍。褥瘡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是多面項的,包含肉體、心靈、與經濟等:傷口本身導致肉體疼痛、傷口所發出的臭味與分泌物不僅讓患者自卑,也往往讓照顧者退步三尺,導致患者心靈受創、長期專人照顧的費用與褥瘡的治療更是一筆龐大的支出。

為了照顧這些特殊患者的需求,台大雲林分院於民國101年著手規劃傷口照護中心,並突破各種困難於民國102年7月1日成功開幕。傷口照護中心整合人力、空間、設備,提供這一群病患專屬的褥瘡特別門診;過去這一年來我們共提供了377人次的褥瘡患者診療、共601處傷口、93個病人,這些患者包括門診及住院中病患,我們落實了一次照會終身服務的目標,所有來過傷口照護中心的褥瘡病患都有完整的檔案紀錄,包括傷口大小、部位、照片及連絡電話,即使患者出院後也有專人安排聯絡後續門診治療。

傷口照護中心的設備包含簡單的清創縫合工具、電刀止血機、廢液抽吸機、照明燈具、及各種敷料等,這裡可以進行褥瘡最重要的治療:定期簡單清創,除了大範圍傷口需要全身麻醉的病患以外,每位來到傷口照護中心的病患,都可以立即得到適當的治療,而不需要另外安排時間於開刀房處理,如此可減少病患舟車勞頓的辛勞。

另外,傷口照護中心也提供急性複雜性傷口的重建與照顧,在整形外科醫師的高度專業之下,做為急診的後勤支援。無論是車禍外傷或是工作受傷,患肢的修補與重建,都是為病患謀求最好的治療策略。

會中,由形外科團隊張惠琇、黃慧夫、黃傑慧三位醫師發表一年來的成果,並提出兩個特別困難的案例報告與社會民眾分享治療成果:

第一例是右上臂肢體的斷肢接合手術,經過醫療團隊的全力搶救,一年多的復健與追蹤治療,目前傷口已完全復原,病患右上肢的關節活動度漸漸進步,並且也慢慢恢復手部的感覺。 

第二例是右手拇指嚴重撕脫傷,來院急診時面臨拇指需要截肢的危險。為了搶救拇指,形外科團隊摘取右足大拇趾的部分組織,包含趾甲、甲床、趾腹、以及趾血管和神經,在急性期進行顯微移植手術,重建右手大拇指的功能與外觀。經過三個月的復健與追蹤治療,目前傷口完全康復,右手大拇指也恢復良好的功能,並且外觀上有美麗的指甲。同時,其右足大拇趾傷口亦恢復良好,完全不會影響足部行走功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