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天目碗+柴燒秘笈 紅館周末開講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7.03 00:00
圖說:陶藝家初陳勇薪柴高溫燒陶。台北紅館提供。

【文/陳小凌】器物是緊嵌於生活中的美學,工藝是創化生活一切器物的手法。透過技藝雕琢,將自然之美學導入生活所用,橋架起了人與自然的親密連結。為平凡無奇的日子,帶來了色彩。

台北紅館策畫「志於工,遊於藝─當代工藝展」,展出多位台灣當代工藝藝術家不同風貌的經典創作,在快速的當代生活中,重新測繪工藝與人的關係,透過藝術家的雙手操作,呈現出綿延了千錘百鍊的技術傳統所帶來的美學驚艷,用傳統文化的精神底蘊,雕琢編織出屬於當代的生活美學。

七月以陶藝為主題講座,邀請三位陶藝家初陳勇、靖翁、孫瑞玲,與觀眾面對面開講。7月5日下午2時半,陶藝家初陳勇將帶領觀眾一窺「柴窯燒陶」,這項非常古老的傳統工藝中神祕的火痕美感;「烚」,是人的團隊分工以及默契,就一份專業態度與一顆專注的心。這口窯的的特性與燒製經驗,呈現有形體及無象火的藝術創作。

薪柴高溫燒陶,是一項非常古老的傳統工藝,講究的是一土、二火、三窯技。柴燒陶藝之美在薪火高溫的燒煉,土胎熔融出自然釉質,落灰、火痕的陰陽變化,色澤敦厚,深沉內斂的古雅。柴火直接在坏體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且木柴燃燒後的灰燼,落在作品上產生「自然落灰釉」,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

7月12日陶藝家靖翁主講《話天目:天目的由來與賞析》,天目茶碗,是一件承載著歷史文化的陶藝作品,宋朝的鬥茶文化、茶文化的東移傳播、黝黑釉色下的內蘊哲理等等,天目茶碗在當中扮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歷程角色。然而,就技藝來說,天目作品好燒也不好燒,好燒在於,照著釉式就可以燒出所謂的「 天目」,不好燒在於,要結合一種精神性的美學表現,賦予作品深度與內涵。

「禪天目」展現在歷史中記載於中國失傳,卻被日本視為國寶,願意用一座城池交換一只來自中國的天目茶碗的碗中綺幻世界;他說:「薰修心靈,以心領釉、土與火,才能將善美傳達給觀者」,在藏巧於拙的低調美學態度下,靖翁老師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許光廷講師,將分享天目的歷史與創作發想,邀請您一起認識天目、感受天目。

對於陶、瓷土媒材的喜好,加以創作的熱情,新生代陶藝家孫瑞玲7月19日以《不能不去愛的,陶事》為題,傳達「簡樸」器皿美學觀,如何用當代生活的元素為日常生活器皿注入個性與態度。

作品中樸拙的線條,呈顯出手操作下的溫潤情感;釉色和多重施釉技法,透過為日常生活中的器皿注入個性與態度,令原本僅被視為物件的器皿,與使用者產生了對話空間,進而創造出使用者獨特的生活美學。

三場活動免費入場,需電話預約保留座位,洽台北紅館02-2322-2428。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