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現金交易吃掉GDP 電子支付抑制地下經濟

卡優新聞網/溫子豪 2014.07.01 00:00

信用卡、悠遊卡…等電子支付工具雖已相當普及,但民眾還是習慣以「現金」付費。根據研究顯示,依賴「現金」為支付工具的國家,將間接促成「地下經濟」,平均每年消耗5~7%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而台灣去(101)年地下經濟就占GDP約28.1%,Visa國際發卡組織今(30)天指出,電子支付將有效減少地下經濟的規模。

在台灣支付卡片的使用,已有超過20年的歷史,但目前現金仍是主要的付款方式,而電子支付更僅占台灣個人消費支出的25.8%,遠低於鄰近市場的香港(64.5%)、中國(55.9%)、南韓(54.8%)及新加坡(53%)。主要原因來自商家不想增加租稅支出,拒絕消費者使用現金以外的支付工具,僥倖心態使得電子支付受阻。

事實上,根據「有效零售支付系統研究」發現,以現金為主要支付工具的國家,因為須要耗費社會資源,如辨識假鈔、金流處理及不經商業登記無租稅紀錄,平均每年消耗GDP約5~7%,形成「地下經濟」。而台灣101年「合法但未被登錄」的地下經濟占GDP高達28.1%,「現金」是促使交易脫離正軌金融體系的主要因素。

前財政部長、現任成功大學副校長何志欽表示,根據過去研究發現,平均每年增加10%電子支付使用,4年後就可縮小地下經濟規模5%。政府處理地下經濟時,應該多使用「蘿蔔」而非「棍子」,給予攤販或商家轉型的機會,並且言明既往不咎,才能促使其「地上化」,創造政府、消費者與業者三贏格局。

Visa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也指出,國內信用卡流通卡總數超過3,500萬張,去年簽帳金額已達1.91兆,足見信用卡市場發展成熟。而電子支付可降低現金交易,屏除使用現金匿名性,進一步抑制地下經濟的發展,轉變為安全、便利的支付方式。

麻少華進一步說明,當前重點是「擴大接受點」,增加特約商家,讓多數人納稅、繳學費、水電費都透過刷卡支付;同時,必須加強宣導金融卡、悠遊卡、第三方支付…等其他支付方式,並漸進式增加持卡人數,讓「刷卡」成為一種支付習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