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陸官署6行為 誠信大打折

中央社/ 2014.06.29 00:00
(中央社台北29日電)針對中國大陸地方政府公信力普遍被民眾質疑,進而引發抗爭,中共官媒新華社今天整理出知情不報、不當闢謠、出爾反爾、朝令夕改、拖欠債務、空頭支票6種行為,是公信力打折扣的原因。

報導指出,「知情不報」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對公眾關心的重大突發事件和社會熱點刻意隱匿不報,尤其以責任事故最多;像是2012年12月,山西潞安工廠發生苯胺泄露,污染物流入河北、河南境內,當地的長治市政府5天後才以書面向省政府報告。

至於「不當闢謠」,2012年12月6日,大陸國家能源局長劉鐵男被實名舉報,國家能源局卻指「純屬污蔑造謠」。但劉鐵男卻已在2013年8月被開除中共黨籍、收繳違法所得,且被移送法辦。

「出爾反爾」方面,2013年3月間,杭州市傳出將管制全市小客車總量,並採取錯峰限行措施。對此,杭州市政府先是一概否認,指這些傳言是謠言;後來卻選在晚間7時宣布,第二天凌晨0時起將實施小客車總量管制及錯鋒限行,「謠言」頓時成真。

至於「朝令夕改」,杭州市蕭山區2010年7月才交付使用的鴻達新路,由於造型被認為影響杭州整體形象,同年8月就被徹底改造,重新施工,成為完工才1個月就打掉重做的短命工程。

在「拖欠債務」上,2009至2012年間,建商楊永在安徽蕭縣承接5個市政建設工程,但縣政府不僅沒按合約按工程進度撥款,完工驗收合格後仍拖欠工程款達人民幣數千萬元。

「空頭支票」方面,大陸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採用各類優惠政策招商引資,但因內容過於優惠卻無法兌現的案例。像是2009年,河北省某地級市政府就被告上法庭,理由是沒有兌現金額逾1000萬元的獎勵,而這一投資計劃金額有10多億元。

大陸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對此表示,應考慮制定「重大決策程序條例」、「信息公開法」等法規,讓決策更科學民主,行政更規範,實現「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目標。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