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張志軍首訪後的兩岸新局

美麗島電子報/郭正亮 2014.06.29 00:00
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訪台四天,儘管並未拜訪台灣黨政高層,甚至還因為最後一天6月28日群眾抗議轉向激烈,不得不取消高雄前鎮漁港、台中霧峰林家、彰化鹿港天后宮三個行程,但「群眾抗議啼不住,兩岸已過萬重山」,張志軍已經透過首訪台灣,悄悄創建出兩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兩岸新局。

張啟動兩岸新局:主官互訪常態化、民共合作地方化

張志軍訪台所啟動的兩岸新局,主要有二:

首先是落實兩岸事務的主官常態互訪,亦即陸委會與國台辦每半年互訪一次,目前已經分別由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今年2月11-14日訪問大陸,以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6月25-28日回訪台灣,落實2014年上半年的兩岸主官互訪。 大陸在台灣服貿受挫的民意壓力下,仍然堅持張志軍在上半年的最後幾天回訪台灣,堅持推動兩岸主官互訪常態化,顯然是對兩岸繼續挺進深水區具有堅定信心。王張會針對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達成共識,增列人道探視功能,也必將加速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協議的簽署。不管是兩岸主官互訪常態化,或是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制度化,不但意味著兩岸官方接觸將更加頻繁,海協會官員也將在成立駐台辦事處之後,更直接、更深入接觸台灣各界,使兩岸進入深水區議程、乃至啟動政治對話或談判的各種阻力,可望逐漸化解。

張志軍啟動的第二個兩岸新局,是落實地方政府的民共合作。張將首訪台灣定位為「帶著耳朵的傾聽之旅」,正視兩岸經貿交流的分配矛盾問題,改以過去被國共兩黨相對忽略的「三中一青」(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下階層、青年)作為參訪重點。由於民進黨選民大多屬於「三中一青」,張特別在訪台行程納入回訪高雄,促成第二次陳張會,更具有擴大民共合作、擴大接觸非國民黨選民的雙重意義。

陳菊市長向張志軍提出「兩岸城市共同發展」四點建議,包括增加大陸城市與高雄之間的航班、希望與大陸城市共同推動郵輪合作、共同促進觀光+農漁產品銷售、期待與亞太各港口城市共同發起「港灣城市論壇」,顯示民進黨縣市長除了在態度轉向務實合作之外,更進一步在政策上轉向經貿優先。

主官互訪挺進深水區,駐台辦啟動基層攻勢

可預期的是,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每半年互訪,必將不斷拋出兩岸深水區議題,使兩岸敏感議題、乃至兩岸政治對話不斷成為媒體焦點,迫使原本不想碰觸兩岸敏感議題的台灣黨政高層,不得不深思如何回應。此外,海協會即將設立駐台辦事處,也必然把直營觸角深入台灣各界,使大陸更能繞開國民黨中間人,直接經營各縣市基層、乃至民進黨基層。

這次張志軍首訪台灣,早在3月初就透過國台辦交流局副局長王冰赴台,透過台灣全國村里長聯誼會總會長郭雲輝協助,希望能走進基層社區,接觸一般民眾,包括中小企業、勞工、原住民、陸配、學生在內。4月底王冰再度來台,親自陪同郭雲輝進行全島逐點走訪,希望能凸顯出張志軍有別於2008年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頗具爭議的「只會泛藍高層」行程,展現出張「不分藍綠、關心基層」的親民作風。

事實上,類似張志軍的親民作風,早在2008-12年就有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建立典範。從2008年10月作為陳雲林訪台的先遣人員來台,鄭在三年多期間,總共跑了台灣340多個鄉鎮市區(總數368個),除了以親民勤跑著稱的省長宋楚瑜之外,台灣政壇幾乎無人能及,甚至還有基層民眾誇讚鄭的閩南話說得比馬英九、蔡英文還好。鄭立中因為勤跑基層,加上親民務實作風,當年被台灣媒體封為「來自中國大陸的宋楚瑜」。

更重要的是,大陸並不只有海協會勤走台灣基層,各省市高官訪台還經常帶有採購任務,手握豐沛預算資源,要在各縣市複製「鄭立中旋風」並不困難。光是2008-11年,就有江蘇省委副書記石泰峰、江蘇省副省長張衛國、湖南徐守盛省長、河南省副省長張大衛、福建省長蘇樹林、四川省政協主席陶武先、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湖北省長王國生、上海市長韓正等大陸高官相繼訪台,不少省市都在中南部採購農產品,讓台灣農民感到「既惶恐又感動」。

目前已經盛傳,一旦兩岸互設辦事處成局,早就「全台走透透」的鄭立中,很可能成為首屆海協會駐台辦主任,以鄭的勤跑親民作風,加上駐台辦得以統籌大陸各界入台資源,必將迅速營造出難以忽視的基層能量,讓習近平所標舉的「三中一青」親民路線得到更多落實。

高雄成為民共合作據點,民進黨醞釀地方領導中央

值得關注的是,「三中一青」表面上針對台灣弱勢基層,其實卻是遙指民進黨,畢竟民進黨的主要選民,就是來自「三中一青」!隨著海協會設立駐台辦事處,大陸開始將直營觸角伸入基層,張志軍首訪所凸顯的民共合作第一個據點大高雄地區,必將成為大陸各種經貿力量進駐台灣基層的優先選項。

張志軍選上高雄市長陳菊,作為民共合作的最優先人選,具有三種戰略考量:首先是高雄市長期身為直轄市,不但工商業條件較好,發展腹地也較大,具有「輻射高高屏、引導嘉南跟進」的領導作用。其次是陳菊的民進黨份量無人能及,她不但和賴清德同為直轄市長,而且黨內輩分極高,屬於美麗島政治犯,又是新潮流最資深領導人,足以牽動民進黨政策走向。最後是民共兩黨至今仍然卡在「民進黨不接受九二共識」、「中共不接受台獨黨綱」,遲遲無法啟動黨際交流,高雄市長只是地方首長,可以避開民共交流的政治定位障礙。

可預期的是,隨著海協會駐台辦開始運作,必將順勢在高雄成立南部辦公室,也將集結大陸各省市預算資源,大舉前進大高雄,涵蓋擴大採購、擴大投資、合辦活動、公共工程、擴大當地僱用等項目。高雄作為民共合作的南部樞紐,也將因此對周邊縣市(屏東、台南、嘉義)產生經貿磁吸效應,使其他民進黨縣市長不得不跟進,試圖與海協會駐台辦發展出個別的兩岸經貿關係。

一旦民進黨南部各執政縣市,相繼和海協會駐台辦建立民共合作,逐漸和大陸各省市發展出更深厚的經貿交流,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恐將出現「中央空口無憑、地方領導中央」的反轉現象。換句話說,即使蔡英文主席繼續迎合公民團體的兩岸保守經貿路線,民進黨縣市長仍將基於「發展地方、經貿優先」的父母官立場,堅持與海協會駐台辦+大陸各省市繼續深化兩岸經貿關係。

事實上,民進黨縣市長與蔡主席的不同調,早已表現在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政策分歧。蔡主席反對「特區開放」模式,認為將導致「一國多區、產業混亂」,也認為「六港一空開放過多、缺乏發展重點」,但直到今天,民進黨縣市長仍然繼續堅持「特區開放、因地制宜」:高雄市長陳菊仍然堅持高雄港物流自由貿易區,台南市長賴清德仍然堅持安平港自由貿易區,桃園市長候選人鄭文燦仍然堅持航空城自由貿易區,與黨中央立場並不一致。

隨著大高雄躍為民共合作的南部樞紐,民進黨縣市長與蔡主席的兩岸政策分歧,很可能會浮上檯面。地方諸侯為了爭取海協會駐台辦+大陸各省市支持,很可能與蔡主席領導的黨中央發生衝突,爆發「地方堅持兩岸合作、中央堅持戒急用忍」的路線矛盾。蔡主席為了爭取2016年總統提名,究竟如何在「中央保守」與「地方開放」之間取得平衡,將是領導力的空前考驗。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