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境/鏡 串連台澳馬跨國舞蹈風景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6.26 00:00
圖說:80歲澳洲編舞家伊麗莎白‧陶曼舞出大地之母。舞蹈生態系提供。

【文/陳小凌】身穿一襲深褐色服飾,緩緩地以象徵大自然的手勢,展現出大地之母的關懷。年近80歲的澳洲現代舞國寶級編舞家伊麗莎白‧陶曼Elizabeth Cameron,與馬來西亞編舞家黃志雄、台灣舞蹈生態系團隊,共同以對大自然的省思為題,於6月27日起在台北實驗劇場,展開台澳馬三國的跨國製作《境/鏡》演出。

舞台上波光山色的投影,映照著穩健又跳動的身體節奏,8位舞者模擬動物身體的習性,快速奔馳在舞台上互相對峙。《境/鏡》充滿自然原力,搭配多媒體影像設計,匯集成身體、文化、自然合一的舞蹈風景。

伊麗莎白‧陶曼長期於澳洲坎培拉推廣現代舞蹈,並在具五百萬年歷史的喬治湖旁成立藝術中心,她認為:「大自然是人生的導師,也是創作的靈感泉源」。這位與台灣前輩舞蹈家蔡瑞月相知的編舞家,是蔡瑞月獨子雷大鵬的舞蹈啟蒙老師,幾乎年年來台灣,結下友誼。

舞蹈生態系藝術總監彭筱茵表示,自己在2012年夏天到喬治湖,發現受到暖化氣候劇烈影響,湖水乾枯近一半,甚至出現龜裂大地,大自然的反撲,讓當地出現一個月的閃電氣象,陶曼對她說:「自然是人生的一面明鏡。」2013年澳洲首都坎培拉建城百年慶祝,盛大演出《四元素藝術祭/Four Elements Festival》中,三位舞蹈家再度重逢在喬治湖,激發出這次的跨國創作。

彭筱茵說:當陶曼提出Mirror Image這個構思時,她腦海聯想到這正是環境/心境的最佳解釋。《境/鏡》聯繫了三個不同文化背景與世代的編舞家,舞蹈生態系的彭筱茵以非科班出身的舞者,跟隨劉鳳學,從新古典舞團一路跳到創立自己的團隊;黃志雄原為雲門舞集一團的舞者,致力編舞創作,毅然回到藝術資源貧瘠的馬來西亞,接下白沙羅表演中心總監一職;陶曼博士旅歐多年後回到澳洲,深耕屬於自己文化的創作語言,三位對自身文化與自然環境各有體會的編舞家,將於《境/鏡》以舞蹈創作交會。

黃志雄表示:「舞者的組合很有趣,有澳洲、馬來西亞與台灣的舞者,中西文化的對話讓身體有更多發展的可能。」

陶曼說:「東方舞者身體像水,而澳洲大地就是土。」、「在人與自然之間,在世代之間,在文化之間。我們跳舞,光線自身體流動至世界,我們在自然中跳舞,光線自世界進入身體。當兩道光合而為一,我們即為世界的明鏡。」多方文化的激盪,加上陶曼開闊的世界觀,《境/鏡》中她以大地之母姿態,在舞台獨舞出老幹的樹,長達半小時,追溯生命的源頭;最後以大地之母之姿象徵大自然的生死循環。

《境/鏡》4月在澳洲完成首演,27日至29日於實驗劇場演出後,七月前往馬來西亞巡迴演出。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