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利用 ETFs 聚焦生技產業

鉅亨網/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4.06.23 00:00
過去10年,美國生技產業表現亮眼,在這段期間內,美國生技類股的表現超越整體股市,在2013年也有相當亮眼的表現。生技類股在2013年的漲勢主要是由大型生技類股所帶動的,這些公司不僅在新藥上市核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原本已核准的藥物也帶來強勁的業績收入,而公司購併整合成功及法規環境亦皆有利於生技類股表現。

但過去3個月,生技類股卻遭遇大幅回檔修正走勢,雖然整體市場呈現上漲走勢,但美國掛牌的生技ETFs在這段期間內下跌幅度達8%至20%。Gilead Sciences旗下C型肝炎新藥定價過高,引起美國國會的關切,市場擔憂美國可能會監管生科公司的產品定價,導致生技類股遭到拋售。

然對生技產業感興趣的投資人對生技類股近期所遭遇的賣壓倒是顯得老神在在,認為這反而創造了進場的機會。儘管如此,由於生技公司通常會面臨單一產品風險、法規環境不確定性和智慧財產權等問題,使得挑選生技類股的難度增加,甚至常常是高報酬與高風險間的賭注。因此,我們認為藉由ETFs來投資生技產業是比較穩當的投資方式,因為ETFs的投資成本較低,且投資人僅需投資於一檔ETF便能夠取得眾多生技公司的投資部位。

在生技ETFs當中,部分是追蹤等權(簡單平均)指數,亦有部分是追蹤市值加權指數,後者的績效表現較易受到大型知名生技公司的影響,因此其報酬波動程度可能會較追蹤等權指數的ETFs來的低。投資生技產業有時像是在買樂透,追蹤等權指數的ETFs比較像是個平均下注的投資工具,而市值加權ETFs則有較佳的短、中、長期風險調整報酬率。

透視產業基本面

為了取得主管機關的新藥核准,生技公司必需花費10年至15年進行藥物研發,平均花費高達10億美元,但成功率卻還是相當的低。即使通過了第一階段的臨床試驗,也只有20%的藥物最終能夠上市。因此,許多較小型的生技公司並無法撐到轉虧為盈的那一天,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生技公司會將藥物行銷的權利交給業界大型龍頭公司,並以之換取權利金,或甚至在藥物研發達到某個階段後便將產品賣給其他生技公司。簡而言之,只要一間生技公司能夠成功地在市場上推出產品,便能獲取豐厚的收益、業務大幅成長,並迅速創造企業的經濟護城河。

近期,生技產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議題,便是美國的醫療保健改革。在2014年將會有更多人參與美國所實行的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這對於一般大眾和生技產業的影響都是偏向正面的。但在另一方面,參與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的病患能夠得到較多的退款金額,這意味著生技公司的藥物實質價格將會降低。儘管如此,我們仍認為對生技公司而言,這個醫療保健改革仍是利大於弊。

另外,購併活動也幫助推升了生技產業的證券評價水平。大型製藥公司試圖藉由

收購生技公司的方式,來擴充自身的藥物產品。由於目前的大型製藥企業具有充足的資金,因此我們預期短期內將會有更多大型製藥企業收購生技公司。

從補貼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生技公司著重研發的藥物多為治療重症、慢性病或有生命危險的疾病,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及私人保險公司都會補貼這些生技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所研發的藥物將被核准用來治療一些重大疾病。我們認為這類型生技公司所具有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它們不需像大型製藥公司一樣面臨激烈的非專利藥競爭,因為這些公司所研發的藥物相當難以製造、臨床實驗成本較高,且這些藥品在美國仍處於發展階段。

雖然,近期Gilead肝炎藥事件顯示,生技公司仍然無法完全避免政府的監管,但相較於醫院與其他醫療保健產業中的子行業來看,我們認為生技公司受到政府干預的程度仍是較低的。另外,我們也預期研發出創新藥物的生技公司應能獲得政府及私人保險公司的補貼。對於生技產業這個波動程度相當大的產業來說,我們認為ETFs是一個合適的投資工具。因為ETFs持有一籃子投資標的,加上不同生技公司的新藥研發成果之間通常不會互相影響,因此投資ETFs能夠有效分散個股投資的高風險。

(本文由晨星美國撰寫,晨星台灣編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