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唐獎重具體貢獻 與諾貝爾區隔

中央社/ 2014.06.19 00:00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9日電)首屆唐獎已公布兩個獎項,學者分析,唐獎挑選得主,著重對人類社會的「具體貢獻」,和諾貝爾獎偏重學術突破有所區隔。

唐獎從一開始就被宣傳為「東方諾貝爾獎」,評選、頒獎模式也都比照諾貝爾獎模式。不過,唐獎也有本身特色,除了獎項具有當代風格,挑選得主的重點也不太一樣。

唐獎發起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表示,諾貝爾獎的獎項在100年前訂出,這100年來世界有很大的變化。唐獎的4個獎項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都是21世紀的新重點,和諾貝爾獎有互補作用。

唐獎評選委員會總召集人、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唐獎得主需是「開路者」,在各領域中開闢出一條新路,引領後續研究者跟隨;在評選過程中,也著重候選人是否能整合學術並提出「行動方案」。

從目前揭曉的兩個獎項觀察,得獎者都符合李遠哲所說的「開路者」特性。永續發展獎得主布倫特蘭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被稱為「永續教母」,她在1987年領導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正式給「永續發展」下定義,後續學界、政界,也都依循她所提出的方向前進。

參與唐獎永續發展獎評選的中研院士劉紹臣表示,唐獎得主不能只有純學術性的貢獻,而要在人類社會有實際影響。布倫特蘭夫人即是成功結合了學術和政策,改變世人對環保和經濟發展的認知,進而推衍出一系列的行動方案。

今天公布的生技醫療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本庶佑,也是為癌症免疫療法開出新路。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表示,在兩人之前的免疫療法不夠精準、效果較差;艾利森和本庶佑分別以CTLA-4及PD-1為標的,研發出相對應的藥物,治療前也可先對病患進行測試,確定有用再施藥,大幅提高成功率。

參與唐獎生醫獎評選的中研院院士陳建仁表示,艾利森和本庶佑開創一個新的路徑,就像是研發出一種精準武器,針對癌症的弱點攻擊,避免傷及一般細胞,「他們是領先者,造就一番新的風潮」。

陳建仁也指出,唐獎評選時非常重視得主需對人類社會有「具體貢獻」,這和諾貝爾獎有所區隔,後者著重的是科學上的突破。中研院士張文昌以生技醫藥獎項為例說,很多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都還沒經過臨床階段,而首屆唐獎得主艾利森和本庶佑的研發成果,都已有臨床運用實證,對癌症治療發揮深遠影響。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