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海鳥保育見成效 執行再加強

中央社/ 2014.06.12 00:00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2日電)農委會漁業署公布,配合聯合國農糧組織通過的海鳥保育計畫,讓300、400艘大型漁船落實保育措施後,海鳥混獲量減少一半,近年要再加強執行「3選2」措施。

漁業署今天召開「公布台灣海鳥國家行動計畫」記者會。

漁業署署長沙志一表示,漁船作業布餌時,海鳥會前往覓食,因而中勾入海溺斃,國際認為造成海鳥死亡數量大,甚至讓22種信天翁中有17種已經瀕危。

參與政府計畫的海洋大學副教授黃向文說,國際自1990年起關心漁船混獲海鳥問題,澳洲專家估計1991年最大漁業國日本混獲海鳥達22萬隻。

沙志一說,我國身為最大鮪延繩釣國家,配合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於1999年通過「避免延繩釣漁業混獲海鳥國際行動計畫」,要求相關國家訂定國家行動計畫,採取措施,以降低延繩釣漁業意外捕獲海鳥率,我國在2006年公告「減少延繩釣漁業意外捕獲海鳥之國家行動計畫」。

黃向文說,目前的數據是,台灣在印度洋2004年混獲海鳥700隻,2007年300隻;太平洋是2004年混獲海鳥4000隻,2007年1500隻。另含台灣在內的7國在大西洋混獲的海鳥,2004年3800隻,2007年3400隻。總合計算,2004年混獲近8500隻,2007年降為5200隻,台灣混獲應有減少近半。

因海鳥數量比1990年代已大減,調查統計的數據也可能因此減少,不一定與保育完全相關。與會人士未多做回應。

沙志一強調,2014年更新我國國家行動計畫,配合實施相關鮪類國際漁業管理組織所通過的海鳥忌避措施,要求100噸以上的大型作業漁船應採取3種避鳥措施中至少2種,即3選2。

參與此計畫的南華大學助理教授葉裕民說明,3種避鳥措施為裝置避鳥繩、支繩加重及夜間投餌。

漁業署統計,目前大型鮪延繩釣漁船有300到400艘,派有觀察員占5%,約15到20位。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