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觀察/恐龍般的國民兩黨網路政策想像

NOWnews/ 2014.06.10 00:00

記者林靖堂/分析報導

太陽花學運後,國民兩黨與府方政院,對於民間與學生團體透過網路動員、論述的力量,皆有深受震撼之感。然而,隨著行政院新媒體小組與民進黨蔡英文主席任用特定人士擔任網路部主任的人事風波,以及朝野高層對於由上而下的網路想像,可以想見政院成立的新媒體小組以及蔡英文的網路部,似乎仍只停留在「黨政機器的宣傳工具」層次。這一群主掌國家朝野權力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對於網路的想像,只是另一種的報紙、電視,新品種的宣傳工具,然後呢?

我們先看看,318佔領立院後,民間社會、學生,以及網路社會的網友們,在網路上做了哪些事情?就在318當晚以及324行政院事件當晚,包括陳為廷在內多位當時衝入立院與政院學生的臉書上,不斷張貼自己已然佔領兩院的消息。透過臉書、推特、論壇、PTT BBS等管道向外擴散、動員。

占領期間,無論透過何種管道,無論是個人臉書或上述管道的文字直播,也利用3G、wifi或wimax技術,利用比過去筆電加視訊鏡頭更為進步的IPad、智慧型手機等行動工具,進行網路直播,讓人在他方的網友,不必透過主流媒體卻對現場一目了然。

而所謂懶人包、學運工作分工,各種資訊的匯集與分類,更是透過「眾人協作」的方式,將需要翻譯的服貿黑箱資訊,透過眾人智慧,尋求研究人才、設計人才、繪畫人才,各種人才透過非用金錢衡量的熱情,創造出各式文宣、懶人包資訊。

再加以,一大群掌權世代刻板印象以為是宅男宅女的科技人,更以群聚的方式,結合眾人智慧,透過向外諮詢,協助上述人等提供科技技術支援,並且設計程式,企圖將立法資訊公開透明,形成民間版的「開放政府」。再加以眾人協作方式,「開放政府」有了初步的網頁架構,原本黑箱的立法原始資訊、政府原主動公開的政治獻金原始資料,透過網友的協作,重新整理、翻譯,轉化成可為一般人與媒體消化的開放資訊。

不久,政府的資料也就被迫攤開在陽光下,但,根據《政府資訊公開法》,那些本來就是應公開而未公開的資訊。政府卻因各種可能是刻意或非刻意的因素,選擇不願公開,以至於政府不被人民所信任。

《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這本譯作,很貼切地恰可描繪這一切,為何太陽花學運時期,台灣的網路世界如此成功的,協助學運撐住那24天,並震撼了中美關係與東亞各國。也就是說,生活在網路環境的民間網路世代,將網路「開放」、「協作」、「擴散」、「及時」與便利等特性發揮到了極致。

而以馬英九總統為首的國民黨與內閣行政團隊,其所面對與抗衡的對象,則是全然以65年次以下年齡層為主的整個網路世代。這不只是單純的學運,更是網路世代與戰後嬰兒潮的世代之戰,這也是一個訴求開放資料與保守掌握封閉資料的世代之爭。

再回頭檢視,行政院所謂的新媒體小組、警政單位要求警察輪班上網打遊戲看論壇作回應的網軍,乃至於民進黨蔡英文主席思考的網路部。都只是以蒐集網路資訊,回應網路輿論為主,或者僅是將網路視為黨宣傳機器的執行單位,黨說什麼透過網路傳播。從網路世代或者精通程式的網路人才來看,無疑是比石器時代上古人類還遲緩的恐龍,仍然無法掌握網路的精要。

若真要建言,無論行政院、國民黨還是民進黨,請虛心求教「g0v零時政府」團隊、認真了解何謂「開放資料」、潛心學習為何要「網路直播」,放下身段與民眾、網路世代的人學習、溝通,並學習網路世界如何取代現實世界,成為新一世代的溝通工具。

對於仍在政府、企業裡掌權的上一世代而言,「網路」被認為仍如同過去所眼見的權力工具般由上而下,我說什麼你就做什麼?這樣想,你就錯了!若權力者放下身段,潛行虛心將他人視為共同的朋友,將網路視為生活的一部分,才有機會真正從網路獲得真正的權利。否則,網路永遠可以是弱勢與群眾擊垮權力者的泉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