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打破現代舞框架 馬克莫里斯舞出音樂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6.08 00:00
圖說:馬克莫里斯舞團舞作極具音樂性。牛耳提供。

【文/陳小凌】「當燈光打下,舞台上我要的是現場演出的音樂家!現場演出的舞者!感受現場的觀眾!」美國編舞家馬克‧莫里斯短短一句話,簡而扼要的道出身為美國當代五大舞團之一,舞團打破了現代舞的框架,除了將大量音樂元素加入舞蹈中,現場演奏音樂,讓音樂和舞蹈激盪互動,現場音樂的演奏,帶動舞者率真的舞姿,讓觀眾看見音樂,隨舞蹈想像起舞。

馬克.莫里斯對舞者基本要求是要有音樂性素養,由於古典音樂講求和弦、節奏與循環,所以藉由現場音樂的節奏和節拍,能夠創造出更彈性、生動的肢體律。結合音樂排練的訓練過程,讓舞者充分將肢體、音樂節奏、舞步融為一體,增加演出的流暢度,減少演出的運動傷害。

當今現代舞舞團,受限於演出資源,多半都使用預錄好的音樂,讓舞者依照固定音樂拍點跳舞。「但就人性而言,應該是做出隨演出情緒而變化的表演,不是重覆複製同一段舞姿;就表演藝術而言,也應注重現場音樂、舞蹈、和觀眾之間的互動,才能激盪出最生動動人的火花!」馬克.莫里斯舞團展現出肢體的自然延伸,從音樂調性去消化、分析,再創造出肢體動作。

在莫里斯的舞作中,音樂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編舞的靈感來源,他曾說:「音樂比跳舞有趣多了,所以我將音樂結合到舞蹈裡,成為我現在的工作。我認為舞蹈要能讓人們感覺到音樂。」現場音樂的節奏、力度與旋律起伏,才能在舞蹈中綻放最美麗的舞姿。

台灣首度獻演「莫札特之舞」,將由《11》及《雙重奏》揭開首演序幕。這兩支舞作以莫札特F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協奏曲作為發想──當馬克‧莫里斯遇上莫札特,莫札特便不再只是古典音樂經典,更以舞蹈綻放出全新的視覺藝術。

「莫札特之舞」以英國抽象派畫家霍華德‧霍奇金的設計為布景,白底上有著三大條黑色的油彩劃過,緊扣舞蹈的主題發展。現場演奏的莫札特悠揚旋律,牽引著舞者的一靜一動──女舞者充滿力道的舞蹈動作,帶來張力與衝突感十足的視覺效果;男舞者一躍而上旋然獨舞,充滿輕彈手腕、輕捻茶杯手勢等優雅動作,兩者彷彿對話般動態呈現,抓住觀眾一探究竟的欲望。馬克‧莫里斯就像是敘述著一個沒有文字,卻充滿魅力的故事。

馬克‧莫里斯將於6月首度率舞團及合奏團訪台,12日至15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19、20日在台南文化中心演出,18位舞者與7位樂手將帶來莫里斯自1993年至2013年間創作的6支舞碼。包括有莫札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F大調《第11號鋼琴協奏曲》與巴爾托克C大調《第4號弦樂4重奏》等名曲入舞的作品。呈獻在紐約引領風騷《十一》和《雙重奏》、展現昂揚生命力的《大二重奏》,探索未知恐懼的《四足鼎立》、洋溢童真情懷的《跨越》,以及歡快過節氣氛《節慶舞蹈》。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