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李遠哲:獲得唐獎者須是開路者

中央社/ 2014.06.04 00:00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4日電)被打造為東方諾貝爾的「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獎項。前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認為,頒獎的教育意義是能廣為周知,讓世界知道有人正在為已被破壞殆盡的地球環境,開闢一條新的解決之道。

唐獎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發起,效法諾貝爾獎,每兩年一屆,委託中央研究院評選。首屆得主預計於今年6月中旬陸續揭曉,並於9月18日舉辦頒獎典禮。唐獎設立4個獎項「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都是人類社會現階段最重要的議題,當今世界上不見得有獎項可以表彰。

其中永續發展獎項,主要表彰對於人類社會在地球上永續生存與發展,具有開創性及卓越貢獻的科學與技術,包括工程與建設、能源、環境與生態等領域。

李遠哲在1986年以分子研究化學反應動力學,得到諾貝爾化學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台灣人。

身為「唐獎」永續發展獎項的召集人,李遠哲接受中央通訊社記者專訪表示,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地球環境出現很多問題,「為了能使子孫能繼續在地球上好好生活,我們確實需要採取行動。」

李遠哲6年前因任職國際科學理事會理事長,開始投入生態環境研究相關整合工作,進而了解地球永續發展課題。他指出,永續發展議題涵蓋範圍很廣,非單純涉及生態環保領域,更包含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等課題。

他說,以前老祖先懂得利用太陽的能量,但過去200年來,人類因工業革命捨棄太陽開始大量消耗地球能源。人口增加、消耗地球資源並產生許多污染,人類行為徹底影響地球生態,造成地球超載,且無法自然歸零。

要解決永續發展的問題,可從技術面、減少能量消耗、改變社會組織或人類價值觀、教育下一代等各方面來著手解決,李遠哲強調,「但永續發展的課題,絕對是跨領域的工作。」

「過去從未有人能夠整合來做這件事(永續發展),因此這方面要找人才並不容易,」李遠哲舉例,連中研院也是近期才成立永續發展研究中心,綜觀整個領域,要找到有相當程度掌握並了解永續發展的專家,確實不易。

「要成為唐獎永續發展獎項的得獎人,其提名人是獲選關鍵,」李遠哲透露,唐獎非大家一般想像中自己申請角逐,尤其在這獎項中,中研院發出1680封邀請函給各相關領域的提名者,幾乎囊括全球永續發展領域的菁英。這些提名人推薦適合獲此獎項的優秀人選後,再由中研院聘請5名來自俄國及美國專家擔任諮詢委員加上遴選委員會經嚴謹程序討論選拔,凝聚出國際共識後,得獎者才能脫穎而出。

李遠哲說,諾貝爾獎一個獎項約有500個提名人,永續發展是新領域,國際上在永續發展領域只有瑞典和日本有類似獎項,因此唐獎設立永續發展獎,堪為全球首個涵蓋範圍最廣的大獎。

近年來,人類雖得到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進步,但地球環境惡化的程度卻比進步程度更大,使得如今永續發展的問題,僅靠科學技術提升或單一國家已解決不了。李遠哲認為,「國際上若沒有建立共識,繼續走老路,人類子孫存活不了,我們沒有將來。」

這個複雜的問題需要靠全球合作,是跨領域的課題,否則難有解決之道。「知道問題在哪裡,還不是最好?知道問題在哪,還能提出解決方法,才能真正解決永續發展的問題。」李遠哲透露,唐獎永續發展獎的評選關鍵,須能整合學術及行動方案,為棘手且跨領域的永續發展課題,闢出新路者。

台灣是能源輸入的國家,一下子要調整靠太陽能或風力並不容易,但節約並減少能源消耗則是正確的方向。李遠哲說,「台灣要努力讓國際知道,在這小島上的我們正在覺醒,了解全球在永續發展課題中,我們企圖走出不一樣的路,」這是唐獎的重要訊息。

李遠哲說,真正熱心投入做研究者,獲獎對他而言,未必是最重要的,因為能讓他們真正滿足的,是他們做出世界上沒人能做的事,開創出一條新的路。「頒獎這件事,教育意義重大且很重要,因為我們要讓世界知道,台灣重視永續發展,更要讓全球知道,有個人在永續發展領域上找出解決方法,讓更多人了解他的卓越貢獻。」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