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央行示警 國銀在中國面臨4大風險

自由時報/ 2014.06.01 00:00
〔自由時報記者盧冠誠/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上台後大舉開放銀行赴中投資,中國去年首度取代美國,成為本國銀行最大債務國,中央銀行示警,國銀在中國將面臨四大風險與限制。

央行於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中表示,兩岸金融市場不僅在對外開放幅度上存有落差,雙方市場更存有結構性差異,因此兩岸金融議題的協商宜循序漸進。

去年底,全體國銀對中國直接風險餘額四五八.八億美元(新台幣一.三七兆元),與二○○八年底三十四.八億美元相比,五年來成長超過十二倍。

存款餘額低於放款 搬台灣錢往中跑

值得注意的是,國銀在中國分行資金來源主要是台灣總行及聯行往來,等於搬台灣錢往中國跑。以去年底為例,總放款餘額為五九九億元,年增率高達二○六%,但存款餘額僅一六○億元,遠低於放款餘額。

央行表示,部分國銀對中國的曝險總額度已接近法定上限,主管機關將審慎控管國銀對中國的曝險,督促銀行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以避免對中國過度曝險、影響我國金融穩定。

影子銀行規模龐大 將影響銀行體系

除此之外,央行也點出國銀在中國面臨的四大風險與限制,包括整體信用風險提高、面臨較高制度風險、未來利率風險可能提高,以及業務推展受到限制等。

央行指出,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企業獲利成長下滑,太陽能等產能過剩產業面臨虧損壓力,可能使信用違約風險上升;加上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影子銀行規模龐大,以及房地產市場走緩,若未妥善因應及處理,可能影響銀行體系的健全經營。

其次,中國的政策連續性及透明度較為不足,且可能隱含不可言明的「潛規則」;加上兩岸特殊的政治氛圍,均使國銀在中國分行面臨較高的制度風險。

競爭情況日益激烈 存放利差恐縮小

利率風險方面,央行表示,中國人民銀行推動利率市場自由化政策,去年七月取消貸款利率下限管制,未來若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規定,可能使銀行競爭加大,導致存放利差縮小。

最後,國銀在中國分行人民幣業務僅能吸收大額存款,因吸納不易,加上對外舉債須逐案申請,限縮人民幣資金來源,將影響人民幣放款業務的推展。

央行強調,國銀積極推展兩岸金融業務的同時,應落實法令遵循、內部控制及內部稽核機制,並以風險管理為優先考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