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書店》開創人文戲 李威力挺台劇新格局

NOWnews/ 2014.05.30 00:00

記者阮馨儀/台北報導

《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男主角李威昨(29)日甫自大陸返台,特地安排時間與媒體餐敘,暢談台灣戲劇未來的可能性。對於充滿人文風味的《書店》一劇,從偶像劇出身的李威表示「我其實很意外,這種人文的戲會有這麼多人看,很高興我們想表達的事情有被關注到」。「威爺」李威也力挺新樣貌的「文化劇」,期許開創台劇新格局。

由夢田文創費時三年所製作的《巷弄裡的那家書店》,突破傳統偶像劇包袱,從文化角度出發,開創嶄新台劇風貌,更意外紅到大陸,在樂視網創下每次播出都破百萬的高收視,並被陸方高規格定調為劃時代的「文化劇」,引起網民們的熱烈討論,更讓大陸《南方都市報》以六千多字作全版專題報導,深入探討台灣特有的人文溫度。

「文化劇」在大陸的走紅,也反映出台陸市場的差異。談及現今兩岸影視發展,長期在大陸工作的李威感慨的表示,台灣這幾年的人才外流很嚴重,因為經費以及題材的限制,讓好的編劇、製片和演員都被挖角去大陸了。他也坦言,畢竟大陸市場廣闊,而且對新的劇種有著多元的接受度,加上製作費的豐裕,種種現實面考量,讓台灣人才不得不妥協外移。

台灣戲劇轉型的必要及可能

近年台灣偶像劇在海外的影響力明顯下降,李威以韓國作為例舉,表示韓國的產業是政府全力支持的,而且業主也願意花錢去拍攝質感好的戲劇,才能讓韓劇行銷海外,成為亞洲新的主要戲劇輸出國。相較之下,台灣缺乏認同感,整個大環境從上到下都沒有太多的支持,反而不斷地思考如何省抑經費,而不是去思考如何支持影視產業的創新發展,讓戲劇人才只能靠創作力硬撐,造成不斷消耗創作人才的惡性循環。

雖然對台灣戲劇產業感到焦慮,但李威也認為大家應該有合作的共識,突破頻道對立的思考,假設「如果有一部戲,有吳奇隆、言承旭、林依晨等,或許也有我,集合在海外發展還不錯的藝人們,由數家電視台共同出資合作,一起把台劇做起來。」更為了支持有理想的、高質感的戲劇,豪氣地說:「其實我們都可以降價啊!」希望大家為了華人市場一起努力。

夢田文創執行長蘇麗媚也肯定李威在劇中表現,她表示李威在《巷弄裡的那家書店》飾演的「向書磊」這個角色很難演,因為他的情緒不能有太多波動,所有情感都是很細微的,「如果不是李威,可能很難撐起這個角色」,並表示李威是少數會一直調整自己來配合題目的好演員,希望大家都可以看到他精湛的演技。

讓文化從巷弄走向國際

《巷弄裡的那家書店》是文化部推出的第一部「旗艦案」,蘇麗媚坦言推動新型態的戲劇的確是有「先行者的壓力」,而文化劇的成功也將改變以後戲劇的製作模式,希望能把這帶有文化背景和深度論述的劇作型態繼續推動下去,未來更將朝向「群眾共用、共創」的思維去執行,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電視頻道,將以新媒體(網路媒介等)的方式去挑戰傳統戲劇的製作觀。

《巷弄裡的那家書店》將台灣文化傳揚發光,讓台灣的文化精神從巷弄走向國際,軒昂地被光采識見。而另請侯季然拍攝的《書店裡的影像詩》系列短片更引起廣泛的共鳴和支持。由此一計畫引申出的美好也接踵而來,除了8月即將出版成冊,目前也陸續接到影展邀約,許多海外獨立書店亦紛紛表示參與意願,更計畫明年除了繼續全新形態的續集拍攝,也要將「書店影像詩」的涵括推擴到兩岸三地,串聯華人的獨立書店文化,希望激盪出更多元的可能。

除了戲劇上的規劃,夢田文創也即將和老爺大酒店攜手合作「書店小旅行」,由老爺酒店規劃書店旅行導遊,拜訪各特色獨立書店主人,讓參與者能體會這種「敢於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劇中場景「閱樂書店」也將在未來實體化經營,對於台灣書店環境的生存困境,蘇麗媚抱持著正向積極的看法,表示台灣獨立書店開始呈現出另一種文化風景,不只是書籍的買賣,而是轉以閱讀為主,是一種文明的recycling,是文明的資源回收,透過書店場域的交流,讓閱讀能夠融入生活,成為日常生活裡最美的風景。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