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北京、婚禮、愛與馬英九

美麗島電子報/周玉蔻 2014.05.28 00:00
兩岸,是我專業的成長舞台;也是我人生的轉捩點。最近,台北飛往北京的賀慶婚禮之旅,更讓我在兩岸這個字眼上,增添了若干超越政治和主觀視角的珍貴意涵。

北京紫玉山莊,2014年5月25日上午的一場喜宴致詞上,「馬英九」成為我融合海峽人民感情的魅力橋樑;年輕的北京新娘主動伸出愛的雙手,擁向山東籍婆婆的真切、自然,溫熱了我和現場接近兩百位賓客的眼眸。

我是渺小的,但是我的小小的故事,或許在高調、虛遙,甚至通常淪入算計、私謀的政治目標為主的兩岸主張訴求背後,蘊藏些許如春風拂面的暖流。

特別是婚禮後回台翌日,我看到了馬英九接受雜誌專訪,不放棄馬習會的呼喚,引來台灣反馬名嘴不堪惡毒議論,忍不住回想北京婚禮上,「馬英九」三個字換得的如雷掌聲。

主跑中國大陸新聞,我和當年採訪組同事李若松,是聯合報首批第一線記者。那是1988年底,台灣的幾位大學教授開天闢地赴北京出席國際會議。之後,1989大動盪。美國老布希總統往訪北京接受鄧小平國宴歡迎,我以台灣記者代表身份前去人民大會堂採訪,當場向鄧主席提問,法新社還以兩岸另類接觸為題做了報導。

大陸,拓展我新聞工作的領域,我成了大時代、環境大轉變的受益者。1989年5月亞洲開發銀行年會在北京舉行,李登輝總統出奇招,派出財政部長郭婉容帶領台灣代表團與會。

驚天動地,空前震撼。新聞工作的最大幸運及挑戰。

「蔣經國與章亞若」是我當時調查採訪中國大陸3個月的報導文學書籍,也是我生平首本暢銷書。

開放,多麼的開懷。兩岸的意義,對於像我這樣的台灣媒體工作者而言,是生也逢時。

好運接下來的是抉擇。2010年,無法忘懷大陸廣闊山河大地,孕育大格局、大思維的可能,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612班,成為我的歡喜逃家的避難所。

在這裡,我不再是來自台灣的記者;我是612班一分子,光華家庭的一員。兩岸的定義,也跳躍出隔離和政治的乾枯。

就是這種點點滴滴,北大畢業了,人回台灣媒體專職工作了,我的兩岸連結未斷,無法斷,也不會斷。

北京的這場婚禮,就是這樣來的。情如手足的一位男同學,早早約定他有點推遲的婚姻一旦成真,我一定排除萬難出席道賀。

不只我如約到了,來自北京以外不少忙碌的企業大亨同學也歡樂趕來。

這天上午,我看到同窗情誼,感受到愛的沒有界限。

兩岸,愛的感動,如此相同。先是新郎的母親上台致詞,她有些緊張,山東腔普通話說不流利,會場空氣約略僵持還未轉變,美麗白皙苗條的新娘,突然雅緻的奔向舞台。她才30歲,她穿著墨綠色長禮服投向婆婆懷中,安慰媽媽別著急。

台下掌聲響起,每一個人的眼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