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重返白色恐怖 少年書呆的牢獄悲歌

NOWnews/ 2014.05.27 00:00

記者阮馨儀/台北報導

台灣從1949年到1987年間實施戒嚴,因為匪諜、叛亂等罪名,被監禁與殺害的政治受難者約有20萬人。其中許多人已在槍決下犧牲,存活者出獄後,大都終身活在陰影當中,甚少有人願意公開談論自己這段黑暗的過往。紀錄片《白色王子》力邀《王子雜誌》創辦人蔡焜霖勇敢現身說法。

1930年出生的蔡焜霖,家裡原本是台中清水最大的百貨店,父親在國民黨接管台灣時,興高采烈地搖著黨旗迎接軍隊進城,但在「通貨膨脹」與「四萬換一元」的政策下,家族近乎破產。1950年,放棄升學在鎮公所打工的他,因曾參與讀書會被以叛亂罪逮捕,成為第一代的綠島受刑人,而他卻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愛讀書,又沒用的孩子」。

《白色王子》特映會。(圖/中央社實習記者杜晉軒攝)

被遺忘的憂鬱年代

紀錄片導演江國良表示,沒有歷史感的社會就像是沒有根一樣,因此力邀蔡焜霖現身說法,蔡則表示「回憶往事其實是很沉痛的事情,甚至一度跟導演說不要拍了,我沒有這麼勇敢」但在導演說服下,才完成拍攝工作。

蔡焜霖與許多受難者以現身行動提醒,這是一段台灣人共同的命運與歷史,只是,因為禁忌、害怕,人們一直選擇集體遺忘、集體沉默。原先他以為這些「現身說法」是沒有用的,但仍希望向青年人介紹這段白色恐怖歷史,讓人們明瞭這塊土地曾經有過的憂鬱年代。

出獄後蔡焜霖奔走創辦《王子雜誌》,提供許多「政治犯」工作機會,又幫助台東紅葉少棒小將北上參賽,共同創造「紅葉傳奇」。今(27)日晚間10點,公視將播出紀錄片《白色王子》,透過一個少年書呆子的牢獄悲歌,闡述人權至上的重要理念。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