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怡欣/綜合報導
為釐清國內爆發狂犬病疫情,農委會5月起進行動物活體實驗;此舉引發動保團體提出8大質疑,駁斥鼬獾狂犬病毒活體動物試驗不具防疫與科學的必要性。而今(23)日立委蕭美琴也在立院將召開公聽會,檢討國內動物實驗管理制度漏洞,更痛批動物實驗制度淪為黑箱作業。
去年底爆發消逝半世紀的狂犬病疫情,今年農委會家衛所則從5月起開始進行狂犬病動物實驗,初步正透過小白鼠實驗釐清國內狂犬病毒的潛伏期、排毒量、與病發存留於鼬獾等疑慮;但也再次引起動保人士譁然。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農委會實驗計畫說詞反覆、資訊不清,且一邊堅持做活體動物實驗,一邊卻讓防疫與田野監測出現大漏洞,活體動物試驗是否真能強化防疫防線?或只是白白犧牲小白鼠、鼬獾、米格魯等200多隻動物?
台灣與中國鼬獾狂犬病毒胺基酸序列雖有10%差異,但病毒真特殊到現有疫苗可能無效?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強調,台灣與中國甚至菲律賓鼬獾病毒差異性最大的區域是偽基因(Pseudogene) ,並非抗原位;抗原位沒有變化,與抗體疫苗結合的位置基本上就不會改變。換言之,全球現有狂犬病疫苗應具有效性及保護力。
此外,動保團體也指出,根據OIE陸生動物手冊(Terrestrial Manual),已不建議使用小鼠活體試驗測試狂犬病疫苗的效力,改以替犬、貓動物施打疫苗、並採血清驗證;且疫情爆發後遭鼬獾咬傷的犬貓案例,可說是最重要的田野監測資料,但農委會卻漠視而執意進行實驗,對其動機與目的感到不解。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呼籲,政府想要開發犬貓疫苗,應先針對必要性、耗時性、實質預算、防疫有效性及社會效益等,提出完整評估,不應在拒絕公開計劃書而任意決定啟動,宛如先射箭再畫靶,非常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