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碳化米 文獻會甲子珍藏新書分享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5.22 00:00
圖說:台北市文獻會副主委莊永明介述新書。陳小凌/攝影。

【文/陳小凌】大時代小故事,老東西新眼光 串起觀賞者與收藏文物間的一世情緣。台北市文獻會有滿屋子各式各樣的珍貴寶貝,為了讓這些典藏品及其蘊含的故事與意義,能夠走出典藏室作,和民眾分享;最會說故事的文獻會副主委莊永明,今天下午邀請了幾位文物提供者與文物蒐藏、整理的專家,以生活化的方式,分享文獻會成立六十多年來的典藏珍品與趣聞,同時介紹這本另種形式的台灣史/台北市史專書《典藏•奇緣》。

成立一甲子的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累積數量頗豐的文獻史料。今年3月喬遷新址,在全面整理庫藏文獻史料及文物時,發現其中有些藏品與類型,是文獻會特有、而且足為社會大眾了解及分享的故事。

莊永明表示:文獻會擁有的特殊收藏文物或典藏:碳化米、泰雅族貝珠衣、淳化閣帖、葫蘆運、族譜、典藏書畫、老照片、電影本事、傳統詩集、臺北市升格關鍵人物高玉樹、《臺北文物》及《臺北文獻》的出版、以及戶外古蹟碑等收藏,以綜合報導方式,配合與典藏文物相關之學者專家的現身說法,介紹典藏文物的歷史價值、代表性、特色及典藏緣由等,以呼應書名的「典藏奇緣」旨趣。

在編排上,從現代及生活化的觀點,依綜合分析或賞析方式,從文獻會不同類別的典藏出發,探看如地圖、老照片、古文書、明信片、民俗文物、官方文件等,在時代的演進中,如何以新時代眼光將典藏文物投射於生活的形貌與關連,活化典藏文物的價值與運用,賦予新的詮釋與賞析觀點。

他指出專書希望打破一般人對於史料、文物只侷限於學術研究用途的成見,以生活化及感性的筆觸,引出文獻會典藏文物的故事,拉近其與一般民眾的距離,增進欣賞旨趣。例如:透過碳化米見證 3500 多年前的農業生活;從典藏書畫中穿越時空與才華洋溢的書畫家們交會;各類志書或民俗文物反映了社會文化軌跡;《臺北文物》及《臺北文獻》的出版引發「臺北學」的討論,形塑臺北城市發展的前世今生;黑膠唱片中的歌謠人生撥弄心弦;電影本事背後上演著一段段滾滾紅塵劇碼,也勾起舊時代觀影族的追星記憶

此外,專書特別以創新手法編輯包裝,除了以插卡方式選取精美典藏文物設計為明信片外,在封面書衣的包裝上也暗藏玄機,在典雅風格的覆蓋之下,將書衣成為宛如海報般的效果,一面可欣賞到「大臺北鳥瞰圖」;另一面則可看到文獻會的典藏「典點將錄」,從封面設計及書衣包裝中,帶領讀者進入《典藏‧奇緣》的書中世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