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美年輕人不願異地打拚 就業難復甦

自由時報/ 2014.05.19 00:00
編譯盧永山/特譯

由於通勤和遷至異地的成本越來越高,美國年輕人寧願找離家近的工作,不願前往異地打拚。分析師認為,長此以往,可能不利美國就業和房地產市場復甦。

去年從大學生物系畢業的Ryan Yang,原本能到80公里外的紐澤西州一家基因排序實驗室工作,但23歲的他最後打消念頭,仍與家人住在紐約皇后區,並繼續在附近找工作。

Yang表示:「前往異地工作的通勤或遷移成本,怎麼算都划不來。若我原本就住在紐澤西州,也許會開開心心地去上班。」

房租交通費 將吃掉大半薪水

Yang表示,如果搬到紐澤西州,那份實驗室工作的時薪僅15美元,每月房租為1000美元,會吃掉他大半的收入;若不住在當地,兩地之間的通勤成本也很高,包括過路費、汽油費和租車費等。

Yang屬於美國35歲以下這個世代,從19世紀以來,這個世代向來是美國勞動人口中最具流動性的一群人。如今情況正在改變,這個1981至2000年間出生的8500萬人口(被稱作千禧年世代),比他們的父母輩更安土重遷。這種人口的停止流動,可能妨礙美國就業和房地產市場復甦。

華府布魯京斯研究中心研究員弗雷(William Frey)表示,年輕人安土重遷的趨勢,反映了人口形勢、房地產和就業市場之間的複雜關係,千禧年世代對於購房或前往異地都非常謹慎。

年輕人遷徙率 1947年來最低

弗雷分析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美國35歲以下人口過去的遷徙率為其他年齡層的近一倍,但情況已經改變。在截至去年3月的一年中,美國25至34歲人口的遷徙率僅20.2%,為1947年以來最低。

整體而言,2012至2013年度美國人的遷徙率為11.7%,略高於2年前的歷史低點11.6%,美國人不像從前那樣喜歡搬遷,只是年輕人更為突出。

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表示,美國年輕人不願遷徙的原因包括工作收入降低、大學學貸負擔加重,以及規避風險。IHS Global Insight消費經濟學部門主管克里斯多福(Chris Christopher)表示,年輕人的流動性下滑,在經濟上具有嚴重後果。

若勞工不移往有工作的地方,雇主得花更久的時間才能補滿缺額。美國勞工部5月9日發布報告指出,美國企業3月開出400萬個職缺,創近6年來最高。

喬治城大學公共政策教授赫爾澤(Harry Holzer)表示,低流動性可能加劇勞工和就業之間的地理失衡。

失業率數據呈現了上述失衡情形。美國勞工部的數據顯示,3月美國372個都會區中,有59個的失業率低於5%,25個失業率超過10%,全國4月失業率為6.3%,為2008年9月以來最低。

聯準會公布的最新褐皮書報告也凸顯這個問題。聯準會轄下12個經濟區中,有6個(達拉斯、紐約、克里夫蘭、里奇蒙、芝加哥和堪薩斯市)呈報,很難找到技術工人。

32歲的懷絲(McKinzie Weiss)家住拉斯維加斯,當地的失業率高達8.7%,但到外地找心理諮商的工作,對她而言動力不大。

異地工作 薪水仍原地踏步

布魯京斯研究中心研究員柏特雷斯(Gary Burtless)表示,即便有些人可找到異地的工作,原地踏步的薪水也會讓他們三思。

自2009年6月美國結束衰退以來,平均時薪的年成長率僅2.1%,遠低於衰退前5年的3.1%。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