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迷魂場域 澳洲當代藝術反觀當下

民生@報/陳小凌 2014.05.13 00:00
圖說:凱特.康散丁的錄像「睫毛」。當代館提供。

【文/陳小凌】即使今天人類已邁入21世紀,但面對當下或未來,仍滿溢著對於不確定的未來與未知的焦慮;來自澳洲十位當代藝術家,在台北當代館,以裝置、霓虹光管、繪畫、與錄像等不同媒材,在夢境與現實之間游離的曖昧時空,以眩暈、迷離的視覺效果,呈現當代人充滿妄想、困惑、與偏執的心理圖像,探索著一個不合邏輯、迷失、與碎片拼湊而成的世界。

在一個俊俏男性眼部,五彩拉長的「睫毛」,帶給人們詭異、幻象的感受,凱特.康散丁的這件錄像作品,以感官化的身體影像,表達現代人們深藏的心理狀態與情緒。塔妮亞.史密斯的四件錄像作品,拍攝女性在公共場域中,以鬧劇式的表演影像,重複且惡作劇般的動作,讓焦慮與歡樂並存,讓日常變成反常。

克莉絲汀.麥艾爾的霓虹燈管裝置,探討高度消費時代的慾望横流,企圖以美學的幻象打破日常的框架。展間入口波琳.巴斯坦則用裝置及錄像作品,將日常物件進行意義性解構,在平衡與失衡之間創造幽默的新敘事。艾莉絲.霍蘭將書籍中自然景色的圖片剪下重組、變形,並以油畫為媒材,重新模擬一個危險、隱蔽、感官式的景觀。

凱特.蕭的繪畫及錄像作品,探討科技發展如何將人們與自然的關係更為疏離。展場中間賈斯汀.卡瑪拉的裝置及攝影作品,將二維的人像攝影透過重複拼貼與扭轉,重新詮釋個人文化社會身份的視覺想像。西蒙.芬藉由電腦程式模擬動態影像,再重新以炭筆繪製動態過程的凝結靜態瞬間。而邦妮.蘭的錄像作品則創造感官沉浸經驗,以存在主義觀點回應生命的荒謬。位於廊道中的霓虹燈管裝置為基洛.羅賓遜的創作,作品呈現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引領觀者發掘已然與未然之間的矛盾。

迷魂場域-澳洲當代藝術展邀請了十位藝術家們打破了日常秩序,重新創建了感知的經驗與敘事觀點,在逐漸蔓延的焦慮感中,帶領觀者去探索介於公眾與私人,或現實與幻境之間的精神縫隙。展期至6月8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