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電影振興路 港府力挺文創業

中央商情網/ 2014.05.11 00:00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陳友這個名字,大概年紀大一點的台灣民眾會聽過,他就是70年代紅遍香港樂壇的「溫拿」樂隊的鼓手。

當年溫拿稱霸香港樂壇,之後5位成員各奔前程,鍾鎮濤(阿B)和陳友聯袂赴台拍戲,譚詠麟則留港發展。

陳友踏足影壇後,事業闖出一番高峰。1983年,他的「表錯七日情」,票房高達港幣1700萬元。

之後,由他執導或參與演出的「殭屍先生(台灣稱為『暫時停止呼吸』」、「一屋兩妻」及「一妻兩夫」等,都是1980年代香港電影名作。

但香港電影於1990年代初式微後,陳友也隨之退出影壇。直到近年才重返舞台,在2013年上映的「殭屍」中演出現代道長一角。

陳友在電影界從活躍到消失,以至重返舞台,也許就是香港電影從輝煌、衰落以至重現生機的縮影。

1970、80年代,香港電影輝煌一時,雄霸亞洲,但踏入90年代,電影業開始走下坡並進入谷底。

經過約10年的低迷後,2000年開始,香港電影偶有佳作,比如2002年的「無間道」,2009年的「證人」,以及2011年的「桃姐」。

陳友參與演出的「殭屍」為年輕導演麥浚龍的新作,外界評價甚高,獲得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多項提出。

可以看到,當前無論是政府或業者,都努力為電影業尋找振興之路。

就官方言,特區政府早已把電影業納入創新產業行列,在資金、人才和市場上給予扶助。1999年,當局成立了電影發展基金,並於2007年注資港幣3億元資助中低成本電影的開拍。

其後,當局成立電影發展局,專責電影發展事宜;2009年,當局成立「創意香港」辦公室,電影是其統籌扶助的一環。

經過官方及業界自己的一番努力,近幾年本地電影確實展現出一番生機。例如,2010年由電影基金資助拍攝的「歲月神偷」,在柏林影展贏得水晶熊獎(大會特別設立讓不同類型電影交流的項目)。

在市場方面,在大陸官方努力爭取下,大陸方面已放寬港產電影以合拍形式進軍大陸。香港電影發展局祕書長馮永受訪時一再強調,大陸是港產片的龐大潛在市場。

近2年來,香港電影在大陸市場取得不錯佳績;去年大陸票房超過人民幣1億元的華語片有33部,由香港導演拍攝的有16部。

港產電影能否恢復昔日光輝,香港官方和業界任重道遠,畢竟這也是一門生意,成功的話,可帶來經濟效益及就業機會。

但對於港府而言,電影只是努力拓展的創意產業之一,其他還有文化、電視、音樂、設計、建築、動漫、遊戲、數位娛樂及出版等。

1970、80年代,香港製造業十分蓬勃,造就了經濟起飛。踏入90年代,廠商陸續轉到大陸,製造業式微,香港轉向金融、旅遊業等第3產業發展。

香港主權轉移後,港府開始意識到經濟結構過於單一的危機,於是找尋出路。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已經一去不復返,當局把焦點放在附加價值高的創意產業上。

為此,「創意香港」成立各種基金及中心,為業界提供服務和支援,其中「香港設計中心」成立較早,是推動創意產業的重要平台。

設計中心給予各類設計師資助和支援,甚至以免費或資助形式出租辦公室給他們,又協助他們尋找對口買主。

4月8日至13日,設計中心安排了60名本土各類設計師包括建築、時裝、視覺傳意和街頭文化參加義大利米蘭設計週,讓香港的創意產品走向國際。

最近,由香港貿易發展局設立、專門銷售本土創意產品的「香港.設計廊」與大陸網購平台「京東商城」共同開設網店,稱為「香港.設計廊百貨店」,讓香港的創意產品在大陸銷售。

「香港.設計廊」銷售超過300款本地設計師的貨品,有手表、手袋、錢包、茶杯、手機保護套等。

在當局的努力下,香港創意產業已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根據官方統計處的資料,「創意香港」辦公室於2009年成立時,文化及創意產業的經濟產值是港幣632億6600萬元,2012年增加到港幣978億2900萬元,大幅成長54%。

同期相比,2009年文化及創意產業占香港生產毛額(GDP)4%,2012年占4.9%。

文化及創意產業也創造了就業機會。2009年,整體聘用僅18萬8250人,2012年人數上升至20萬370人,增加6.4%,依次占總就業人數5.4%及5.5%。

對於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創意香港總監廖永亮充滿信心。

他受訪時說,愈來愈多人投入文創產業,每年相關領域畢業生超過6000人,整個產業不斷有新血加入,產品趨向多元化,加上大陸市場逐步開放,以及亞洲消費市場對高品質產品的歡迎程度愈來愈高,香港創意產業前景樂觀。

最近,港府決定設立創新及科技局,從更高層統籌和整合創新和資訊科技發展,這對創意產業肯定是好事,因為現今資訊科技已成為促銷創意產品的重要平台。

港府推動創新科技或創意產業從早期的小步前行,到如今銳意成立決策級機構,充分展露出對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決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