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歷史教科書逼現民進黨台獨原形

美麗島電子報/郭正亮 2014.05.07 00:00
今年1月27日,教育部通過高中課綱微調案,其中歷史課綱引發「去台灣化」質疑,1月29日台南市長賴清德下令台南市4所完全中學拒絕使用新修訂的歷史課綱;2月7日民進黨中常會通過決議,痛斥教育部「違背程序、違背規定、 違背事實」,要求執政6縣市(高雄、台南、宜蘭、雲林、嘉義縣、屏東縣)一致行動抵制,並將透過立院黨團要求教育部撤回歷史課綱。 史記文化事業編寫的新版歷史教科書,早在去年7月就已問世,如今獲得教育部新課綱承認,取得合法教科書地位,才讓民進黨立委倍感震驚,旋即在5月6日立法院引爆朝野統獨大戰。該教科書爭議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爭議涉及台灣的歷史定位(1-3);第二類爭議涉及台灣政黨與政策的評價(4-5)。 新聞圖片 其中,第二類爭議(4-5)涉及撰寫者對國民黨的明顯偏袒,很容易加以駁斥。例如影射批判民進黨挑撥族群,部分固然屬實,但1994年趙少康代表新黨參選台北市長,同樣挑撥族群議題,本教科書並未一視同仁。至於「外交休兵」是否得到大陸善意回應,涉及不同的政策評估標準,大陸至今仍不承認中華民國,仍以「中國台北」稱呼台灣,很多人無法視為「善意回應」。 第一類爭議(1-3)涉及台灣的歷史定位,才攸關民進黨的兩岸論述。針對「日治」改為「日據」,民進黨堅決反對,因為民進黨站在「台灣反殖民史觀」立場,把日本、清朝、中華民國等量齊觀,都視為輪替統治台灣的外來政權之一,但新版教科書則站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中國史觀,認為馬關條約後來被中華民國否定,中華民國繼承清朝,日本只是暫時佔領台灣,本質上是非法統治,因此稱為「日據」。 去年7月,馬英九在與退伍軍人會面時表示:「從我小時候起大家就一直用『日據』這個詞,但我並不反對別人用『日治』的表述」,教育部因此允許教科書同時使用「日治」與「日據」兩種表述。問題是,隨後行政院表示「為了維護主權與民族的尊嚴」,規定以後在政府公文中統一使用「日據」一詞,顯示馬政府接受中國史觀立場。 一旦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中國史觀,把歷代中國政權說成「我國」,也就理所當然。甲午戰爭或中法戰爭,並非無關台灣的「外國」戰爭,而是攸關台灣的「我國」戰爭。台獨運動既然不承認「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也必然是「對中華民國與憲法的否定,會讓台灣的社會陷入國家認同的錯亂」。 民進黨的尷尬,在於如果完全否定中國史觀,如何對自己近幾年的兩岸論述自圓其說?例如:如何解釋蔡英文在2011年10月所提出的「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如何解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如何解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所說的「自由地區」和「大陸地區」?民進黨既然主張「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為何在執政八年期間,從未主張廢除陸委會+蒙藏委員會、改隸外交部?民進黨面對中國政府代表,為何不直稱「台灣」與「中國」,卻要改稱「台灣」與「中國大陸」?事實上,即使是首先發難反對新版歷史課綱的台南市長賴清德,當他在2013年7月18日參訪香港時,也曾表示「未來不排除訪問中國大陸」,稱謂也是「中國大陸」,而不是「中國」。 由於民進黨只是立法院少數,並不可能推翻新版歷史課綱,即使民進黨發動執政6縣市進行抵制,課綱制訂及教科書審訂都是中央權責,縣市長抵制不但涉及違法,也將造成當地學生未來參加全國聯考困擾。縣市長即使可以得到文史教育界支持,但一旦教育部開始強行推動新版歷史課綱,縣市長繼續堅持抵制中央,能否得到多數家長學生支持,恐怕也有變數。 更重要的是,民進黨大力質疑新版歷史課綱,最後必將在總統大選時,被國民黨反問如何在兩岸論述自圓其說。民進黨一旦重返「台灣反殖民史觀」,其中所隱含的「中華民國也是外來政權」、「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等激進台獨立場,正好和習近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面碰撞,必將引起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彈。果真如此,民進黨近幾年來的兩岸轉型努力,也將付諸東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