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冷眼集》最佳的反動詮釋

自由時報/ 2014.05.05 00:00
記者鄒景雯/特稿

五月四日在台北,有兩場遊行,一場由國民黨發起,訴諸「支持公權力、社會要安定」,一場新黨主導,主題是「為民主要法治」、「為台灣要和平」,兩者一致的交集,可以說非常生動地,以行動充分詮釋了何謂反動。

怎麼說呢?三月的學運,明明造成了原本對國會監督機制法制化採取抵制態度的行政部門,終於提出了政院版草案,不論內容如何,一同送進了立法院七案付委併案審查,同時服貿協議也從程序正義招致破壞中抽離,回到民主軌道,等待依法逐條審查,這結果不是共同的進步嗎?

四月的廢核遊行後,亦由行政院宣布核四停工,並籌辦全國能源會議,這不是對七成民意的起碼回應?

國親兩黨的這兩場遊行,皆迴避了前述主題,也都借題發揮反向的「副題」,把警察與公權力端出來,卻又把真正的目的投注在副題再設副題之中。這反動的趣味,在幾個醒目的「插花者」身上,發揮到了雲端極致。

這可不是指若干自虧現場中年居多、學生是納粹、禁食是叛亂的「笑點」,而是,連勝文直指「某些人衝撞體制的行為,可能跟年底選舉有關」,卻自掀動機底牌;包括證實了年紀輕輕的他,是拒絕改變既得現狀的反進步俱樂部一員。

同時也是,馬以南姊妹在守孝服喪期間,竟與白狼張安樂又再度受到共同目標召喚驅動的高度「理念」契合。上回引起社會熱議的是,馬以南到中國向台商拉票,與這位竹聯幫派老大的「不期而遇」。這就是他們想望的「秩序」?

所以,誰說五四不是當代台灣反動勢頭的最佳詮釋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