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百年倫敦馬拉松 美景盡收眼底

中央社/ 2014.05.04 00:00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4日專電)1909年到1996年,倫敦每年舉辦Polytechnic馬拉松,簡稱Poly,全長是世界標準26英里385碼,約8個世界馬拉松紀錄在這裡創下,不過隨著倫敦馬拉松日益受歡迎,Poly劃下句點。

1979年英國「觀察報」(Observer)作家、同時也是奧林匹克前金牌得主布雷薛(Chris Brasher)參加紐約馬拉松,現場近百萬民眾同心參加體育盛會的氣氛令他十分感動,紐約的參賽經驗促使他決心推動在倫敦也舉行國際馬拉松比賽。

輪椅馬拉松 殘障人士同享樂趣

在當時的編輯崔福特(Donald Trelford)及大倫敦地區地方政府協助下,1981年3月29日第一屆倫敦馬拉松比賽正式舉行,吸引7590人參加,第二屆參加人數增加到9000人,之後每年固定在春天舉行,每年約有來自世界各地3萬多名運動好手參加。

在倫敦馬拉松舉行前,1908年倫敦舉辦奧運會時就有馬拉松比賽,剛開始全長只安排26英里,之後再延長386碼,讓終點線安排在王室包廂前。

1909年到1996年期間,事實上倫敦每年也舉辦Polytechnic馬拉松,簡稱Poly,全長即是目前的世界標準26英里385碼,約有8個世界馬拉松紀錄都在這裡創下,不過之後隨著倫敦馬拉松日益受到歡迎,Poly即劃下句點。

倫敦馬拉松已成為世界前6大主要馬拉松比賽之一,2012年全球有3萬6748人參加倫敦馬拉松,是全球參加人數最多的馬拉松比賽之一,去年有3萬4631人參加,今年邁入第34屆;1983年開始舉行輪椅馬拉松,讓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也可以參加。

途經倫敦主要地標 美景一路盡收腳底

倫敦馬拉松因為參加者眾,安排3個起跑點,從東南區的格林威治公園、布萊克希斯(Blackheath)及烏爾威治(Woolwich)分頭出發,一直到位於白金漢宮的終點站,途經金融城重鎮卡納利碼頭(Canary Wharf)、倫敦塔橋、聖保羅大教堂、倫敦塔、西歐最高大樓夏德摩天大樓(The Shard)、倫敦眼摩天輪及國會大廈等著名地標,一路盡收腳底。

完跑一場馬拉松是很多人一生的夢想,不少人為了參賽加強健身努力準備,在為目標而跑的過程中欣賞到美麗的風景與景點,讓參賽者更有成就感,有選手為成就個人目標而跑,但也有人為慈善單位而跑,還有人志在參加,穿著奇裝異服吸引目光,去年倫敦馬拉松選手出現不少有特色的裝扮,包括大型企鵝、倫敦雙層巴士,超人和蝸牛,炒熱現場氣氛。

每年倫敦馬拉松也是市民與遊客的一大盛事,約有數百萬人沿途觀賞比賽,不少家庭全員出動為選手加油,英國廣播公司(BBC)現場轉播,被喻為是大型倫敦馬拉松街頭派對。

倫敦馬拉松的贊助商由最早的吉列公司(Gillette)、瑪氏(Mars)食品公司、電子保全器材公司ADT、糖果公司NutraSweet、食品公司Flora,一直到2008年5月16日維京(Virgin)及金融公司Virgin Money簽下1700萬英鎊5年的贊助合約,2013年4月22日再簽下5年新約,並將倫敦馬拉松改名為Virgin Money London Marathon。

知名度漸高 慈善募款能力超強

隨著全球知名度提高,倫敦馬拉松對贊助商也帶來極大能見度,數十個包括英國癌症研究、乳癌基金會、白血病基金會、心臟病防治基金會、安寧照護基金會等慈善團體,都透過馬拉松比賽募款。

自1981年以來,倫敦馬拉松已為慈善機構募集超過6億英鎊的捐款,並創下金氏世界紀錄年度最高慈善募款金額,不少知名的政治人物、媒體工作者及藝人,都響應參加馬拉松為慈善團體募款,提高民眾注重健康的觀念,為健康、為愛心而跑,讓倫敦馬拉松征服更多跑者和觀眾的心。(詳細報導內容請見《全球中央》雜誌2014年5月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