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互補走向競爭 台商與時間賽跑

中央商情網/ 2014.05.03 00:00
-大陸經改轉型專題報導之四(中央社記者馮昭上海2014年5月3日電)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朝服務業升級轉型成為必然之路。然而大陸市場變化以及進展速度之快,讓許多台商充滿時間壓力。

說起兩岸期貨市場的發展為例,台商指出,當年大陸成立期貨交易所是參考台灣的制度,如今大陸已發展成4大交易所,上市期貨品種(項目)的價格變化對國內外相關行業影響大。

儘管大陸期貨市場成長比台灣快,但期貨交易平台軟體供應商艾揚科技總經理陳紀任告訴中央社記者,「台灣的技術還是大陸想要的」。

陳紀任說,台灣期貨商團隊多年前就和大陸談好合作,甚至多家券商早已將高層主管派到大陸做準備,苦等制度放行。但左等右等,這些年除了軟體廠商有收入,台灣券商團隊可以說一毛錢也賺不到,反而是多位高階主管被大陸期貨商高薪挖角,人才失血。

這也是金融業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一再卡關憂心忡忡的原因之一。

大陸大手筆發展金融業,中國平安保險旗下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陸金所)總經理謝泓源說,陸企挖角往往是直接將新台幣改成人民幣。換句話說,挖角薪水是5倍。

人才失血,代表的是know-how在流失。陳紀任表示,這跟台灣帶整個團隊到大陸是不一樣的。而且,他說,更深層的憂慮是,「說不定幾年後大陸就超越了」。

不只金融服務業對兩岸逐步由互補走向競爭有焦慮感,在大陸許多大城市已占有一席之地的台灣文創、餐飲服務業也深感壓力。

多次在大陸辦文創展、常到大陸講課的文創講師孫懷萱表示,以大陸的模仿力,台灣的領先優勢可能只有3至5年。

前副總統蕭萬長說,兩岸經貿轉變成「競爭大於互補」。此時台灣服務業的機會在哪裡?

將台灣自創餐飲品牌「愛爾蘭瘋薯」輸往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海外據點,如今來到上海的台商黃庭葳表示,模仿外觀可能很快,但服務業是整套的,人員服務、口味、氛圍塑造等,短時間內還不容易複製。

一路從中式連鎖快餐「永和大王」、在上海文創基地「田子坊」內創立多家餐飲品牌,如今將歐洲「私人定製」概念引進上海繁華外灘的「外灘22號」總裁李玉麟認為,目前台灣服務業在大陸還具備很大競爭力,因為台灣服務業的觀念受日本影響大,是用心服務。

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連鎖產業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建華表示,各行各業都可以把文化元素放進商品,這是台灣的強項。

邱建華認為,台灣對於服務研發能力較強,現階段還不用擔心價格比大陸品牌高的問題,重點是品質和形象能否維持。  正由互補逐漸走向競爭的兩岸經貿戰場上,懷抱創意的台灣服務業,正在與時間賽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