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新突破!抗雌激素治晚期子宮頸癌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4.04.29 00:00

子宮頸癌是國內婦癌頭號殺手,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多年研究發現,利用「選擇性雌激素拮抗劑」口服藥物治療晚期子宮頸癌,有超過6成3患者腫瘤細胞能獲得抑制緩解,且幾乎沒有副作用,不僅是臨床研究一重大突破,同時對復發性子宮頸癌患者可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子宮頸癌是國內婦癌頭號殺手,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死防風險。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婦產部、子宮頸癌防治中心主任朱堂元教授指出,子宮頸癌是全球婦女第2好發的癌症,早期可經由手術治療,或放射及化學治療得到8成以上效果,但是治療失敗患者,目前只能利用緩和性化療,會產生嚴重副作用,且效果不到2成,形同宣告不治。

雌激素刺激 罹癌風險高

在台灣,子宮頸癌症狀發生率高居前4名,每年約新增3000名子宮頸癌患者,即平均每天增加10名子宮頸癌患者。目前的文獻指出,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感染有幾近百分之百的相關,許多患者都是慢性感染5至20年後,才發現已罹患子宮頸癌。

事實上,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與國外動物實驗發現,子宮頸癌的生成的2大因素,除了一般熟知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外,另一項重要的因素,就是長期接受雌激素刺激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研究也發現,懷孕期雌激素大量增加,產婦生的越多罹癌風險越大;長期使用雌激素避孕藥也會增加罹癌風險。

朱堂元教授(如圖)指出,長期使用雌激素避孕藥會增加子宮頸罹癌風險。(圖片提供/花蓮慈濟醫學中心)

乳癌輔佐用藥 副作用少

花蓮慈院婦產部及子宮頸癌防治中心團隊,從2010年起首創子宮頸癌抗雌激素療法,針對15名臨床晚期的復發性子宮頸癌病人做抗雌激素的藥物治療,包括選擇性雌激素受體拮抗劑及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發現子宮頸癌細胞無法在無雌激素的情況下生成。

臨床觀察發現,選擇性雌激素受體拮抗劑的特性是標靶性抑制雌激素的作用,這類藥物不僅是經過核准乳癌輔助治療及預防藥物,且優點是副作用少、耐受性高,適合長期服用。

抗雌激素 癌症晚期有效

這次研究團隊治療的15名個案中,年齡從52歲到82歲,她們都是治療失敗復發或遠處轉移的患者,經過平均21個月的治療後,均未出現副作用,耐受性100%。其中6成3獲得緩解甚至控制,而且幾乎沒有副作用。經過2年的追蹤治療,有7成3存活率。

臨床上證實,借鏡乳癌抗雌激素用藥:Tamoxifen能抑制晚期子宮頸癌復發,且能抑制癌細胞雌激素作用;目前慈濟醫學中心已經開始著手與其他醫療機構進行大規模正規臨床試驗,希望能造福更多子宮頸癌癌末患者。

【醫師小叮嚀】: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病患早期會出現持續陰道分泌物、性交後出血或間歇性出血等症狀,到晚期則可能出現虛弱、骨盆腔疼痛或背部疼痛、大小便失禁等,由於子宮頸癌症狀沒有明顯特異性,很容易被人忽視,所以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是及早發現子宮頸癌症狀、及早治療的最佳方法。

★《抗子宮頸癌!》抗癌先子宮保養全攻略~

文章連結 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3/1849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