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過度投資 中國殭屍車商林立

自由時報/ 2014.04.28 00:00
編譯楊芙宜/特譯

在寬鬆資金、過度投資與產能過剩下,中國各地不僅出現多處宏偉亮麗無人居住的「鬼城」,還造就了許多「殭屍」車商,這些地方性汽車製造商沒有獨特的技術與創意、規模小、無競爭力,很多已不再進行生產,等著靠出售手中的限量執照大撈一筆。

無競爭力 工廠成廢墟

吉林通田汽車4年前才動工興建一座花費10億美元工廠,雄心萬丈的表示,將生產比美國大車廠福特更多的汽車,但這間工廠現在滿是瓦礫堆。通田由於無法在市場上競爭,已經停產,廠區鐵皮櫃堆積著灰塵,但公司仍保有中國政府所發數量有限的汽車生產執照。

多年來,中國一直希望建立起獨當一面的汽車產業,但迄今政策仍未扶植出足以在全球市場競爭的單一品牌。相反地,產能過剩、寬鬆資金的重複投資卻持續蔓延,造就許多沒有競爭力的汽車企業,但國內市場仍是外國品牌的天下。

追蹤汽車業發展有十幾年經驗的捷實汽車顧問公司(JSC Automotive Consulting)董事總經理希伯特表示,很多中國車廠製造的東西都是廢物,他們就像殭屍般苟延殘喘,根本沒辦法跟市場大咖競爭。

優惠吸引 車廠膨脹快

中國政府過去提倡汽車產業做為經濟發展的支柱,希望藉以帶來投資及創造出技術性的工作,地方市級政府競相以租稅、土地和融資優惠,吸引車廠進駐,結果造成汽車製造商數量如雨後春筍般急速膨脹。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中國主要生產小客車、巴士、卡車的車廠約高達70家,這還不包括在鄉村地區製造低速農用車的企業,但這些為數眾多的車企並未轉成市占率,本土汽車品牌合計市占率已連續7個月萎縮;2010年2月市占率還有50.6%,跌到今年3月剩39.3%。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日前表示,銷售慘跌暴露出本土品牌競爭力弱,中國與外國品牌已展開殊死肉搏戰。中國政府多次表示,汽車業需要整頓,實際行動卻付之闕如,但隨著當地品牌市占率持續萎縮,官方整頓聲音再度轉大。

2009年中國國務院設定汽車業整併目標,希望前10大車廠總規模能占市場9成以上,並形成年銷售量合計可超過200萬輛汽車的2到3家車廠。去年10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出48家生產量為零或極少的車企名單,這些車企在明年10月以前,必須符合至少生產1000輛客車或50輛中型或重型卡車的要求,否則持有執照將被取消。

外地生產 只能買執照

中國政府規定,車廠若想在總部根據地以外區域擴大產能,自2009年後,只能透過收購車企執照方式進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長苗圩說,許多「殭屍」車企勉強存活、不倒閉的原因,就是看在汽車生產執照可售出,價格高達數億人民幣。捷實汽車顧問公司的希伯特分析,就算中國汽車業整併剩下少數幾家車企,仍無法產生世界特有的品牌,因為迄今,這些本地國有大車廠的大部分獲利仍靠生產外國品牌汽車,而非發展自有品牌。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