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十八歲的潘秋林,從基層的清淤做起,對每條地下道瞭若指掌,發現日治時期留存的地下溝渠,圖檔不齊全。潘秋林說,他先在Google地圖擷取北市所有街道,再用作業軟體EXCEL的繪圖功能,逐條畫出溝渠路線,以藍、橘等顏色區分不同流域,讓溝渠位置與水流流向一覽無遺。
潘秋林說,這些資料可以讓未來負責清疏工作的人員查看使用,環保局第三科長邱寬厚說,為免颱風豪雨來時,地下道因淤積堵塞無法排水,查溝作業相當重要,須排列清疏的優先次序,做好防災準備,潘是兩百名溝渠隊員最資深,相當認真。
不過,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下道工作,即使累積豐富經驗的潘秋林也曾迷失方向,潘自爆,有次在地下迷路,通話的無線電收不到訊號,與地面同仁失去聯繫,但又怕隨便打開孔蓋,嚇到路過的車輛及行人,於是花了一些時間走到比較狹窄的側溝,才打開溝蓋爬出,「帶給路人一點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