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高行健「美的葬禮」 盼喚起文藝再興

中央廣播電台/江昭倫 2014.04.18 00:00
首位華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今天(18日)在台北發表他的最新電影創作─電影詩「美的葬禮」。高行健說,「美的葬禮」超越一般電影拍攝框架,而以鏡頭寫詩的概念進行創作。他認為,「美」在當今社會已經喪失,希望透過電影畫面凸顯人類現代價值的淪喪,並提出省思是否還有再一輪文藝復興的可能。

從18歲讀到愛森斯坦提出的蒙太奇理論開始,高行健一直希望回歸到電影本身的藝術性,沒有故事情節、不塑造人物,完全運用畫面和鏡頭來「寫詩」。過去高行健曾陸續完成「側影或影子」及「洪荒時代」兩部片子,不過「美的葬禮」卻是他自認最符合電影詩形式的代表作。

在「美的葬禮」電影裡,高行健利用他走遍世界各地拍下的畫面作為背景,並安排38位演員在攝影棚內扮演上帝、聖母、詩人、美神維納斯、哈姆雷特、唐吉軻德等自西方古希臘文明以來的知名形象,結合音樂、表演、及中英法3種語言獨白,大膽挑戰傳統電影形式。高行健將這樣的新表現稱之為「完全藝術」,也如同一首交響樂,超越語言。

高行健說,20世紀以來,社會上充斥廣告、物慾與政治喧鬧,幾乎沒有人在討論人性、思想與生活的意義,「美」在當今社會已經喪失,他的電影就是希望重新對這些問題提出思考,並挑戰觀眾思考「人類是否還有再一次的文藝復興」?高行健說:『(原音)在當今物慾橫流、到處都是功利,在這麼一個現實情況下,如何去回歸人的本身東西,回歸人性、回歸審美,這就是這個影片發出的呼喚,就說我們能不能再有文藝復興?』

「美的葬禮」花了高行健6年時間籌備、3年時間才拍攝完成,他苦笑說,拍電影真的比寫詩難多了,「美的葬禮」已經圓了他50年來的夢想,未來暫時不考慮再嘗試。

「美的葬禮」先前在歐洲放映時,獲得歐洲人高度共鳴,高行健認為台灣是高度現代化社會,面臨同樣的社會問題,他很期待台灣觀眾看完電影後會有甚麼樣的反應。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