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分析〉台、韓FTA競走 簽署國市場「大」不同

鉅亨網/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14.04.09 00:00
國內服貿爭議暫時告一段落,但服貿何時能啟動卻還是個未知數,這段時間,南韓總統朴槿惠不僅積極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韓澳也在昨(8)日完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台灣在簽FTA的腳步又落後南韓一大步,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憂心,中國大陸已是我國密切且重要的經濟夥伴,若我們一談開放就害怕,難道我們要鎖國嗎?未來更遑論還要洽簽更為廣泛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與更高規格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台灣完成的FTA半數是我中南美邦交國 對出口挹注有限

韓澳的的FTA是南韓對外洽簽的第11個FTA,其中已生效的有8個,而台灣僅完成9個FTA,也有8個生效,看起來似乎落後不多,但目前台灣談判中的僅ECFA的貨貿協議,且目前看來似遙遙無期,而南韓在談判中的多達6個,其中更包括對其高度重要的中韓FTA和中日韓FTA,以及RCEP。

仔細觀察台灣目前生效的FTA中,與我國洽簽的國家包括有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紐西蘭、新加坡、ECFA早收清單和投保協議,以及ECFA服貿協議,半數為我邦交的中南美國家,ECFA早收清單僅涵蓋少數服務、貨品項目,而服貿協議則是尚未生效。

但觀察南韓的情況,已生效的有美國、新加坡、東南亞國協、歐盟、印度、智利、祕魯、土耳其,完成且未生效的還有加拿大、哥倫比亞和甫完成的澳洲。

台韓完成FTA數量相同 「市場大小、重要性」卻有嚴重落差!

很明顯可看出,雖然台灣和南韓已生效的FTA同樣為8個,但「市場大小」和「市場重要性」有很明顯的落差,特別是近年台商最積極布局的東南亞國協、以及主要出口的歐美國家,竟皆與南韓簽訂完成FTA,而我國卻連談判中或考慮中都還沒起步?

學者和政府官員對此皆感到相當擔憂,吳中書直言,台灣因受限政治壓力,能簽署的FTA有限,目前和所簽FTA國家的貿易額占整體貿易比率僅為9.1%,而南韓則達36.1%,也就是說,台灣出口商品必須負擔的關稅明顯高於南韓,但台灣和南韓的出口品逾半數相同,「等於台灣的產品一輸出主要國家,價格就已經輸在起跑點」。

經濟部長張家祝更語重心長以「台灣經濟很快就會垮掉」的重話示警,服貿若未走完國內程序,時間不站在台灣這邊,後續效應恐非台灣所能承受。

張家祝強調,我國想取得TPP門票,不只看主導者美國臉色,陸方態度為重要關鍵,因為TPP 12個會員國中,大陸就是其中半數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以及5個國家的第2大貿易夥伴,再拖下去,明後年TPP、RCEP陸續生效,最快3年內我們將嘗到苦果。

台經院國家發展戰略中心副研究員許博翔也指出,兩岸服貿協議是我加入TPP、RCEP的「必要條件」,服貿若未生效,大陸更有理由向主要貿易夥伴施壓,這就是為什麼服貿不過,後面的TPP、RCEP都不用再談的主因。

吳中書不諱言,「不能因國安問題就鎖國」,我們得正視中國在全球經濟扮演的重要地位,它已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國家,台灣反而應利用服貿、貨貿協議積極打進大陸市場,並藉此拓展到東協和全球市場,才有利全民福祉。

FTA是淺碟型市場的出路 提升社會淨福利為當務之急

FTA是淺碟型市場的出路,只要能降低貿易障礙的雙邊或多邊協定,都有助社會淨福利的提升和經濟成長,台灣必須得走向泛太平洋的TPP、東協的RCEP是無庸置疑,關鍵在於如何配置且相關配套是否完備。

同時,在開放市場之際,台灣應先認清自身的國際位階和談判籌碼,也必須正視產業結構包括業態、供應鏈和技術都面臨轉型和優化的問題,產品必須接軌全球市場、品牌亟需國際舞台,勞動競爭力更要提挈向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