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民進黨的最後一役

自由時報/ 2014.04.09 00:00
記者鄒景雯/特稿

講「最後」,十分嚇人,其實具有積極性。

學運,明天要行大門,走大路,離開議場。議場,重新要回到朝野立委手中。三月十七日,那「一陣混亂」,隔夜衝出了學潮。民進黨一票頭人,一個沒少,全在門口靜坐,學生卻飛似地跨過他們,直接跳進了議場,這角色、世代的劇烈反差,現在,終於要重新來到原先的軌道。

既有的國會運作,規則一樣,但是遊戲已經回不去了。缺乏領導的民進黨團,絕對心知肚明。過去,在野黨無法完善社會期待的制衡功能,社會力因而爆發;此後,體制內的角色若無法因此轉換,則已經無法繼續依賴與國民黨「對抗性共存」,還能佔有一片天,取而代之,就會成為社會主流思潮,謂之最後一役的道理在此。

接下去的重頭戲,行內人都知道,就是馬英九唾面自乾的五點聲明,與王金平的立法完成前,不就服貿進行朝野協商,兩者的交集在哪裡?

院長出面進行的朝野協商,是委員會完成審查要送院會時才會派上用場。換言之,等到這段情緒高漲期逐漸雲淡風輕時,國民黨立委如果「有辦法」,他們是會在馬意指導下,伺機在內政委員會展開逐條審查的,因此,問題的關鍵是,民進黨立委有沒有能力在委員會讓國民黨「沒辦法」?這守土之責,正是民進黨在學潮之後,很重要的考題。

其次,就是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法制化,這牽涉法案排上議程的時間拿捏、內容博弈、最終版本的實質監督性,整個立法過程,全需要非常專業的法條協商與議事攻防,對於民進黨來說,前有馬政府的不監督條例,後有公民社會的要求參與,如何有效操作槓桿,建構防衛機制,這是另一個關卡。

所以,學運走出議場後,下一棒要看在野黨能不能完成接力賽。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