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nba 天氣 mlb

印刷夾帶出版 言論自由送中

自由時報/ 2014.04.08 00:00
中資可拒絕印刷、威脅抽廣告

〔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雖然服貿協議表面上沒有開放出版業,但從產業鏈關係來看,印刷及通路開放中資投資,上下游夾擊下,出版業將成為最大受災戶,台灣更將因此付出送上言論自由的最慘痛代價。

印刷、通路開放 出版勢遭夾殺

資深出版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郝明義與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共同提出的「印刷業與廣告服務業衝擊報告」指出,出版產業分為印刷、出版、通路三部分,當我方印刷及通路對中國開放,出版勢將遭到夾殺命運。

作家馮光遠表示,服貿造成的傷害不只在出版產業,更嚴重的是思想問題。印刷與通路是出版最重要的硬體,內容則是軟體;服貿允許中資投資印刷廠、開廣告公司,中資大可以拒絕印刷書籍為由,影響作者對中方的態度,也可威脅抽廣告,控制台灣媒體對中方的報導。

成大台灣文學系教授蔣為文直言,中國翻譯書籍只要台灣十分之一價格,現在已有很多翻譯書是直接用中國簡體字「翻譯」成繁體字,如果以後中國翻譯書可直接到台灣來印刷,連運輸成本都省了,台灣出版業會死得更慘;還有,這些翻譯書難免添加不少「中國意識」,恐潛移默化影響「台灣意識」。

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也認為,出版不只是商業經濟活動,「我們的國民讀什麼書,會牽涉到我們的意識形態、我們的頭腦、我們的思想;這部分還會牽涉認同問題,當然不能當成單純的商業經濟活動來看。」

小小書房劉虹風曾在中國訪問過十六個城市,共六、七十家書店主人;他說,每個人都告訴他,中國的出版不可能開放,全部都是國營機構掌控,只能跟國營企業買書號,由國營企業來決定這本書能否出版、該怎麼改,完全沒有自由可言。

中國意識洗腦 失多元言論自由

郝明義批評,就算政府形式上的公聽會開了好幾場,但馬政府始終對民間質疑的國安、產業、社會衝擊等問題充耳不聞;若服貿協議真的一字不修就生效,不只台灣出版、印刷產業將受到重大傷害,台灣更將因此失去言論多元的自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