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聞社記者李一豪臺北7日電)原隸屬國防部的中山科學研究院配合政府組織改造,將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運動訓練中心,以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一同轉型為「行政法人」,然而轉型的考量為何?能達成怎樣的效益?也是最為人好奇與關注的焦點。
對此,長期投注心力在政府組改整體規劃、現任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宋餘俠表示,在政府推動的公務事務中,有部分業務較不適合由傳統行政機關來執行,或是民間機構沒有能力承接,因此有了「行政法人」這樣的組織型態產生,它最大特色在於給予有關人事、採購、預算方面較高的彈性與自主,使其更能順應環境變化,展現更高的效率與活力。
不過宋副主委也強調,行政法人吸取民間企業優點、保持較大的運作彈性,但它還是政府組織的一環、依舊受到國會的監督,尤其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是執行特定的公共任務,從事包括國防科技研發、國軍特定武器研製及軍民通用科技的推廣,顯然這不是民間外包可以承做,且須與政府保持一定程度的互動關係,也因此,經過政府長期規劃與評估後,「行政法人」即成為中科院轉型的較佳選項。
中科院的轉型是政府組織再造的一環,也是世界發展的趨勢,中科院院長張冠群少將進一步表示,在日本即有100多個行政法人,在英國也有多達180餘個行政法人,究其原因,就是一種制度很難適應多種不同的組織運作,尤其以我國傳統政府機關的制度而言,許多方面較無法滿足科研工作需求,因此,期望透過轉型,為該院永續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對於轉型行政法人,中科院內部員工有著極高的共識,張院長表示,同仁們長久以來從事國防科技研發工作,對於在研發環境制度上的障礙有深刻的體認,所以十幾年前即出現有關轉型的討論,共識也很自然地形成。
然而,各界對中科院轉型較大的疑慮在於,國防科研工作有許多須特別保護的敏感內容或技術,對此,張院長也強調,有關「保密」工作的執行與管理在轉型前後都是一樣的,均受國家機密保護法規範,甚至該院轉型後將原來主管保防安全機制運作的單位提升位階為「安全督察室」,絕對能有效維護機密資訊,在確保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以企業化模式創造更出色的運作效率與研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