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左右看:自由貿易與兩岸關係的矛盾

立報/本報訊 2014.04.03 00:00
左看

以小事大

兩岸服貿的激烈社會爭議,深刻反映了台灣的兩難局面。

從經濟角度來說,若能互惠,台灣理當積極加入各區域的緊密經濟夥伴組織、與各國簽訂字自由貿易協定。否則,在舉世經貿相互整合的趨勢下,台灣就會成為國際經貿的孤兒。

但與台灣經貿關係最深化的中國大陸,卻是對台灣有政治企圖,且其政治體制與台灣民主有嚴重矛盾的國家。我們若與其發展更全面的經貿關係,有朝一日豈非台灣將毫無能力捍衛我們最珍惜的民主生活?

如此兩難,其計安出?建議三個思考方向。

其一,以風險思考法來評估,即若我們不自由化,則其可能的不利後果是什麼?我們能否控制其負面效應?若不能,這風險我們負擔得起嗎?或若自由化而讓中國經濟實力入侵台灣,我們有何控管方法?若不能掌控,其風險如何?我們承受得起嗎?

其二、自我檢視台灣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那些基本權益是誓死不讓(如現有的勞工權益)?總體產業中,哪些是可開放、哪些是需要嚴密保護(如弱勢者合作經濟)?

其三、根據上述各權益的主次架構,兩害取其輕、兩利取其重,而將各種有利、不利因素排列組合,權衡輕重來得出最佳化結果的經貿政策。

我們必須謹記,台灣身處於「以小事大」的嚴峻現實中;機會永遠存在---但只屬於自信開放而有智慧的人!

姚欣進/社會評論者

右看

擺脫自我孤立

反服貿之所以會引發如此鉅大的社會能量,歸根究底,乃是肇因於台灣民眾對於台灣國際貿易的嚴峻現實,以及兩岸經貿關係之關鍵功能,認識不清。

十餘年前成立的WTO,由於要落實全球一致的自由貿易條件太過困難而不切實際,所以已由各國以區域、或彼此較有開放條件為推動基礎,而紛紛簽訂區域經濟夥伴協議(如東協為主的RECP)、各國雙邊或多邊之自由貿易協定(即FTA)。

全球各國間FTA已有380個生效,而台灣自己僅簽訂了8個, 其中5個是與中南美洲邦交小國簽的,加起來不到台灣貿易額的0.2%,毫無實質意義。而南韓的FTA已佔其貿易額的38%。目前亞太經合組織的24個成員,只有台灣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唯二者沒有加入任何區域經濟夥伴協議(RECP或美國主導的TPP)!

台灣不能加入聯合國固然可嘆,但不能加入各國際貿易組織,台灣經濟就毫無明日可言。

但,台灣難道不能由世界走向中國?為何非要透過兩岸經貿來走向世界?

事實是:當初台灣之所以能在加入世貿組織,就是因為中國大陸的默許。如今,除非我們能先與中國大陸簽訂服貿、落實ECFA,否則RECP、各國FTA,若無中國大陸的協助,毫無可能(這些經貿組織只要一個成員國不同意,就不得加入)。

如要反服貿,要反中,必須先回答這問題:難道台灣要繼續成為國際貿易的孤兒?

陳安君/大學教師

(圖說)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局公共外交副助理國務卿史雯珊(Susan Stevenson)3月26日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美台是緊密夥伴關係,美國歡迎台灣加入TPP。(圖文/中央社)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