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寶林茶室 地震 清明連假

市場競爭激烈 業者頻踩線

中央社/ 2014.04.03 00:00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3日電)即使金管會嚴格要求業者遵法、守紀,但是金融業者頻頻出包,原因還是在於市場過於競爭,導致業者對於法規自我解讀產生錯誤結果,而踩紅線。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雖然開放業務,卻發現業者有許多問題,包含之前銀行業者過度競爭、發現銀行金融商品行銷(TMU)事件、銀行誘導中小企業客戶「賭外匯」,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合約明顯有利銀行、不利消費者的情況,已要求銀行說明。

就連送審人民幣保單,中國人壽及中信人壽都被發現有「鑽漏洞」情形,送審較簡易的保單,實際卻要銷售較複雜的商品,企圖採行備查的方式,也就是可以直接銷售,只要在15天內將文件送金管會備查即可。

這種行為讓金管會有「被騙的感覺」,緊急叫業者停賣。

金管會也立即處分,未來中國人壽、中信人壽只要是人民幣保單,都要事先送金管會審查,直到他們把改善計畫及改善情形送達金管會,並經過認可,才可以改採備查制。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甚至忍不住說出「可惡」、「不誠信」等狠話。他說「對主管機關都不誠信,我們怎能相信它對其他人誠信呢?」。

學者認為,不論是銀行、保險業者都有30多家,一旦有商品熱賣,業者之間除打價格戰,給予消費者較高額利潤之外,甚至諜對諜,探視其他同業到底給消費者多少「好處」拉攏客戶,或者是用不當話術招攬客戶。

監督機制即使再嚴格,只要在法律上有解釋的空間,業者就會有踩紅線的可能。政治大學風管保險學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認為,依據法規,只要非台幣收付的保單,第1張都要送審,主要是讓主管機關理解保險公司收了這些外幣如何運用與去化,後續的保單備查即可。

壽險公司送審簡易的保單,為較複雜的商品護航,彭金隆認為,表面上好像沒有違法,但對監理機關來說,等於他們有「不知道的情況」,這讓受高度監理行業的監理機關比較不能認同。

金融學者透露,業者間流傳一句話「什麼都照規矩來,就都不用賺」,也顯示出業者的市場心態。但學者解讀,總歸一句話就是「市場過於競爭」,只要有操作的空間,就可能會讓業者踩紅線,所以即使開放業務,市場不夠大的話,這種狀況還是可能繼續發生。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