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孩子走出戶外 知識不只在教室

立報/本報訊 2014.04.02 00:00
【記者劉仲書台北報導】根據主計處2009年調查,國內15至19歲青少年從事登山、健行等戶外活動僅占5%,其他報告也指出孩童課後進行課業學習(如補習班、家庭作業)時間偏高。於2013年全國性校外教學抽樣調查指出,有近半數的學生非常喜愛校外活動,而高達4成的學生認為每年應要有6次以上的戶外教學。

(上圖)不要讓學童9成時間一直待在課堂教室裡,「優質戶外教育推動聯盟」呼籲落實12年國教多元適性精神,要求教育部加強推動戶外教育課程。(圖文/姜林佑)

但今年3月2日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及說明手冊」,其中戶外教育在國中小、高中各階段學習時間不到1節課、50分鐘。對此,由超過10個NGO所組成的「優質戶外教育推動聯盟」4月2日舉辦記者會,呼籲教育部與課綱小組落實戶外教育的正常化、優質化、普及化,與法治化。

教部官員 太偏重智育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王鑫說,教育部官員都是專家、教授,但教授在「德智體群美」裡面會較重視「智」,對小朋友影響不好,尤其在「體適能」方面,「連站個樁都站不直。」

他說,學生身心靈不健全,這在《國民教育法》第7條有明確要求,但通常課綱委員都不會看到。「戶外教學、校外教學,就是讓孩子用比較多的時間,去面對外面真正的世界。」他指出,尤其是「原野」最自然、沒有被污染、沒有被人的價值觀扭曲,但學生對被污染的環境也必須認識。

「回到教育的本源,期待我們的下一代成為什麼樣的國民?」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周儒說,論語裡的孔子沒有固定在教室裡上課,他是戶外教育的鼻祖,教出來的學生都很優秀,全世界各國的研究都指出,好的戶外教育不會讓學生學習成就下滑,它也讓人跟人的接觸、社會互動更健全。

周儒說,學生沒有選擇權,所有的課綱與課程安排都是「大人的」,希望教育部對好的教育不要吝惜,「好的、正常的教育,絕對不會只在教室裡頭的」。

記者會也找來了國小學童阿芯演出劇場。國語課她唸完〈野柳女王頭〉的課文說:「好想去看看野柳女王頭實際的樣子喔!」自然課,她坐在教室內,看著教科書關於昆蟲的內容,她說:「以前幼稚園都會被帶出去看昆蟲,現在都不會了!」社會課裡,課本介紹著家鄉的名勝古蹟,她說:「好想看看古蹟的樣子,從來沒有看過!」

放學了,阿芯不想收拾書包到補習班上課,她說:「我好想出去玩喔!」

管制電子產品 華德福有遠見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李偉文表示,大家對12年國教的課綱有很大期待、希望在體制內增加更多戶外教學,但每個領域都希望可以增加自己的時數,若降低了,這個領域的師資就會減少,「這牽涉到師資利益的問題。」他說,世界知名的華德福教育,讓學生12歲以前不能碰電子產品,上課時到處玩,不用考試與打成績,是最有遠見的教育模式。

教育部國前署課教科科長林祝里回應,目前教育部已經持續推動優質的校外教學、相關課程模組,也會成立由部長主持的「戶外教育推動會」,邀請學者、民間團體,與部內相關單位一起推動制度化。她說,教育部也正在研擬「戶外教育5年中程計劃」,將常態化進入優質化、普及化,讓每位孩子都能享受到全人的優質教育。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