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中國銀行壞帳堆積如山 港銀剉咧等

自由時報/ 2014.03.31 00:00
編譯盧永山/特譯

中國上海超日太陽能3月初爆發公司債違約,成為中國史上第一宗本土企業違約,加上浙江興潤置業等諸多企業因無法償債而破產,凸顯出中國企業堆積如山的債務,已到難以支撐地步,首當其衝的將是中國及香港的銀行業,不僅將衝擊獲利,嚴重時可能形成系統性風險。

中銀不良貸款連9季增

根據中國銀監會公布數據,去年第四季中國商業銀行業的不良貸款餘額增加人民幣285億元,至人民幣5,921億元,連續第九季增加,並創2008年9月以來的新高,不良貸款佔整體貸款的比重由第三季的0.97%,增至1%。

儘管中國商業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僅1%,但分析師預估,實際數字可能介於5%至10%間。

短短幾年內,香港銀行業對中國的貸款金額就從接近零暴增至4,300億美元(新台幣13.2兆元),在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違約企業日益升高之際,如此龐大的曝險部位引發投資人擔憂。

香港銀行業對中國的曝險部位如此高,意味了即便不良貸款率略微增加,都會嚴重衝擊獲利,顯示香港銀行業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債券市場的一個敏感指標。

港銀曝險4300億美元

巴黎銀行駐新加坡外匯和利率策略部門主管拜格(Mirza Baig)表示:「香港銀行業對中國企業的貸款品質未被檢驗過,在曝險部位快速上升下,已成為一大隱憂。」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資料,去年外國銀行業對中國的債權由10年前的接近零,暴增至高達1兆美元,香港銀行業占最大比重,4,300億美元放款為香港GDP的165%。

香港金管局公布數據更驚人。截至去年底,香港銀行業對中國的淨債權占其總貸款約40%,在2010年時是零。

新加坡銀行業對中國的貸款也快速增加,但新加坡金管局的資料顯示,總曝險部位占該國GDP僅15%。

一些股市和信用分析師表示,4,300億美元貸款中有很大部分流入中國的房地產和金融部門,以及鋼鐵、煤炭等生產過剩的產業。

儘管香港金管局並未預警,投資人卻顯得更憂心。香港交易所的金融股指數今年以來至3月21日下挫逾13%,上週因中國政府可能祭出刺激措施而有所反彈。

巴克萊示警 點名東亞銀

分析師指出,東亞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對中國的曝險部位最高,分別占其總貸款的46%和27%。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也是中國人民銀行指定為各種人民幣相關交易的清算銀行。

巴克萊資本表示,目前香港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為紀錄最低的0.5%,若上升到長期平均的3.5%,將吃掉本會計年度稅前盈餘的近20%。

巴克萊指出,若香港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升至3.5%,東亞銀行的稅前獲利將減少10%,大新銀行和永亨銀行可能減少約六分之一。但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等大型銀行因資本雄厚,面臨的風險較低。

巴克萊銀行業分析師黃穎珊表示,香港銀行業資產品質的兩大風險在於中國經濟急遽下滑及美國升息,前一因素可能降低借貸人償還貸款的能力,後者可能增加銀行業的融資成本,擠壓毛利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