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BBC︰和平抗爭 將戰勝國家暴力

自由時報/ 2014.03.31 00:00
英金融時報︰展現台灣人對中國的厭惡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國際媒體關注台灣反服貿學運三十日發起的凱道示威,引述主辦單位的數據,有多達五十萬人參與,反服貿抗議行動升溫,對總統馬英九累積更大壓力。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這是至少自二○○八年以來台灣最大規模抗議,強烈展現許多台灣人對中國深感厭惡,許多台灣人對於擴大與中國經濟整合可能威脅民主深感不安。

美聯社自己估計的示威人數超過二十萬人,紐約時報說,部分電視新聞台報導的凱道示威人數高達七十萬人。路透提到主辦單位估計超過五十萬人,而警方估計為逾十萬人。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則說,示威規模「超越過往任何政黨在選舉時動員的大型集會人數」,學生宣導和平非暴力抗爭守則,「相信和平終將戰勝國家暴力」。

金融時報報導,這場示威的參與規模不僅超過主辦學生預期,也強而有力地展現許多台灣人對一直宣稱台灣為其一部分的中國有多厭惡。報導說,雖然兩岸關係在馬英九上任後回暖,但三十日的示威表明,許多台灣人對於擴大與中國經濟整合可能威脅民主深感不安;民調顯示,超過九成台灣人拒絕與中國統一。

評論家︰用錢買忠誠 中共統戰逐漸失敗

中國政治評論家安替(Michael Anti)說,中共的統戰政策強調用錢買忠誠,「事實上,中國與台灣貿易協議和中國古代朝貢體制(Tributary System)沒太大不同。問題在於,台灣對中國的敵意只會越來越強,很清楚的,這個政策正逐漸失敗。」

美聯社指出,這場示威是馬英九任內以將兩岸經濟綁在一起使台灣更向中國靠攏的招牌政策所遇到最嚴重挑戰。法新社說,這場示威希望施壓四面楚歌的總統馬英九,撤回服貿協議。一名三十八歲花店員工李利敏(Li Li-ming,譯音)帶著七歲和九歲孩子,從台南搭四小時的車到台北參加示威。她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大型示威,我來這裡是因為這不是由政黨、而是由學生帶領。」

帶著一歲女兒參加遊行的二十九歲媽媽秦美菁(Chin Mei Ching,譯音)說,「我們必須捍衛我們的利益」,「提防中國利用經濟控制我們」。四十七歲工程師柳中元(Liou Jong-yuan,譯音)表示,「中國正利用經濟手段入侵台灣」。

紐時指出,服貿協議引起可能傷害台灣本地企業、增加北京對台影響力的憂慮,許多示威民眾反對這項協議,但大多數人是不滿協議未經充分審查。

在凱道示威前一天,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二十九日以「操作貿易障礙」為題報導,馬英九正處於支持度的最低點,而中國又苦於贏得台灣民意支持,跡象顯示越來越多民眾認同抗議學生。馬英九聲稱,若服貿協議無法通過,「可能會有嚴重後果」,退回協議有損誠信云云,但顯然無法說服示威學生或許多民眾。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