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記錄獨立書店 拍出愛書人生命態度

立報/本報訊 2014.03.27 00:00
【記者劉仲書台北報導】夢田文創所製作的《巷弄裡的那家書店》電視劇將於4月18日由華視與樂視網首播,由作家楊照擔任戲劇總顧問,劇中會出現50多本知名的中外文學作品。

當初因劇本所需,夢田造訪了全台各地獨立書店,發現位在巷弄裡的獨立書店,具有特別的文化與生命態度,因此找了作家導演侯季然拍攝40集《書店裡的影像詩》各3分鐘左右的紀錄短片,安排在每集電視劇末撥放,訴說40家獨立書店的真實故事。

知易行難 事前功課須做足

《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統籌賴彥如表示,這個案子籌備了1、2年之久,剛開始準備還以為很容易,就是打電話、採訪、拍攝40家書店就好。

但是等到開始播出第一通電話,書店老闆告訴她:「只想跟真正愛書的人交流。」老闆不想跟大眾媒體合作,只想好好的過自己的書店生活。

接著第二通電話,老闆問她:「妳知道獨立書店的定義是什麼嗎?妳平常上書店的頻率多少?」她說,感覺苗頭不對,似乎跟書店老闆們對話要有些準備才行。第三通電話的老闆,不管用mail、打電話,老闆永遠不在書店裡、也沒回信,發現完全沒有原來想像中容易。

「在書店裡,當你進入那個空間,你的生命會跟別人發生一些交會,自己也跟著被改變。」賴彥如說,自己在書店聽到了很多很美的故事,而書裡的文字與字句,也能讓人在生命灰暗的時候被點醒。

紀錄片裡的九份樂伯二手書店,游牧在城市之間,老闆樂伯搭著火車、捷運、公車,長途爬涉把二手書帶回店裡。古今書廊的老闆陳麗夙,不捨被丟去資源回收廠的書,把它們撿回來整理、清潔。

「這個書店是一個理想的生活方式,可以整天跟小孩子相處在一起。」書酷英文書店老闆說,父母陪著小孩子閱讀童書,當小孩長大看到這些書,腦海裡浮現的就是父母,它所產生的價值,是很難用言語形容的。

因老闆而風格不同

「我每週都拿2、30本書來替換。」新手書店老闆鄭宇庭,只在書店陳列100本書給客人。他說,客人不可能1次就翻完100本,所以每次來都能有不一樣的機遇,而不是把所有書擺在書架上擺死,書店是活的。

「書提供給新手,這些書可以帶你到另一個地方去。」他說,100本書讓讀者可以聚焦進而產生印象,選書不會挑太難的讀物。

《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導演侯季然表示,小時候由文字啟蒙,從看書開始對世界有創作上的想像,因此對書店的感覺很熟悉。他自己寫了很多故事劇本,這些故事都必須有真實生活體驗,才有生命力,「真實的人與事很難被取代,認識40家書店的老闆,就是很有吸引力的事情。」

「每家老闆都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自己一套生活與經營方式,在這個時代裡是一種堅持。」侯季然認為,網路時代每天接收的訊息都像潮水般湧來,網路書店當道,台灣獨立經營的小書店就像釘子戶般,不會輕易順從大浪潮而去。

《書店裡的影像詩》紀錄片除了電視劇片尾,也將於4月7日於YAHOO!奇摩影音與FANILY首播,1次上架7集。

(圖說)紀錄片導演侯季然運用抒情化影像,搭配電影敘事手法,拍攝「巷弄裡的那家書店」之「書店裡的影像詩」獨立書店紀錄片,呈現「敢於不一樣的活著」的40家書店、40種人生。(圖文/姜林佑)

相關閱讀

【獨立書店側寫-那些飄著書香的舊時光】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791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