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KANO導演馬志翔到明道中學座談 鼓勵學生要有打棒球精神

台灣好新聞/ 2014.03.21 00:00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國片《KANO》佳評如潮,風潮席捲全國,球員們「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的野球精神感動許多人。明道中學21日下午特別邀請《KANO》導演馬志翔蒞校,以座談方式與近500名學生暢談《KANO》電影,並分享創作理念與該片拍攝的點滴,受到學生熱烈歡迎。馬志翔以片中劇情與自身經歷,勉勵年輕學子保有台灣人最珍貴的特質「韌性」,並勇敢逐夢,當夢想的「行動者」。

這場難得的座談從確定後,便受到學生的引頸期盼。昨日下午馬志翔抵達校園,棒球、壘球聯隊即在門口同唱「小鳥先生」進行曲迎賓,在座談互動中,500人擠爆演講廳,現場座無虛席,同學熱情又有活力的表現讓馬導印象深刻。座談開始,先播放6分鐘的KANO預告片,讓大家重溫劇中的熱血與感動,再透過影片與座談穿插的方式,帶領大家了解電影理念。

馬志翔首先回應外界對於「日本殖民」劇情的種種聲音。馬志翔說,電影反映文化,而文化必然碰觸到歷史,他們在拍攝《賽徳克‧巴萊》時,深入了解日治時期的歷史,發現1930年發生霧社事件,而KANO進軍甲子園這麼熱血、美好的故事,竟是發生隔年的1931年。這個段歷史讓劇組思考日治時期的種種切面,希望呈現歷史的片段,並展現族群間的多元、融合與包容特質。

對於電影,馬志翔則強調,「創作來自於經驗,而經驗又來自於生活」,藉此鼓勵學生多體驗、多感受,展開更多觸角。他並指出,當一部作品誕生之後,創作者就沒有解釋權了,觀眾如何解讀,端看電影與其生命經驗的連結,並以開闊的態度,面對大眾對《KANO》的種種評論與解讀。

在提問中,學生問到「為什麼會在電影中帶到『木瓜理論』?」馬志翔笑說,他大學就讀園藝系,聽過「木瓜樹被釘上釘子,產生危機意識,會長出又大又甜的果實」,雖不一定有理論根據,但他在電影中透過劇情引用,希望鼓勵劇中那些本來沒有自信的孩子。他並以「木瓜梗」中「面對逆境卻始終擁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意義來勉勵學子,馬導說,「我們都以『燙手山芋』來形容沒有人願意做的事或棘手的狀況,但如果你做好準備接住『燙手山芋』,山芋便涼後,便可以吃了。」

演講最後,導演並以「棒球的精神」與大家共勉。馬導說,棒球是少見的「防守者持球」的運動,防守者更是攻擊者,投手不出手、比賽不會開始,藉此鼓勵大家主導掌握自己的人生;棒球「只有自己打出安打沒有用,需要隊友護送」,鼓勵大家學習團隊合作,更以棒球「不到九局下第三個人出局,不知勝負」的精神,鼓勵大家不要放棄,為自己的人生拚戰。

更多:台灣好新聞:http://yam.taiwanhot.net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