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學者:兩岸經濟整合不一定會政治互賴

NOWnews/ 2014.03.21 00:00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由中國全國台灣研究會舉辦的「第六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於3月19日在重慶市舉行,與會者包括台灣與中國方面的新進學者。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任秘書長周志懷表示,本次討論主題為「兩岸政治關係安排前瞻」,希望與會者能夠聚焦在兩岸關係如何有合情合理的安排,進而討論兩岸關係的進程和對話的可能,尤其兩岸目前在討論服務貿易協定等進一步的經濟整合,更是值得注目的問題。

與會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桂清表示,兩岸關係如果要進行合情合理的安排,兼具法理性、包容性與開創性的一個中國框架是一個解決方案,並且認為一個中國框架可以解決兩岸的政治談判,並且開創台灣的國際空間,更可以建立兩岸互信機制。而上海台灣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員張笑天更以國際法方式,指出國家主權與領土管轄權的確可以分離,換言之馬英九總統提出的「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是可行的,但鑑於此論述可能導致成為台灣獨立勢力利用為口實的可能,北京方面恐怕難以明確回應。

歐洲情報研究院副主任鄭宇欽分析、從個人、國家、國際體系角度來看兩岸政治關係最大的公約數就是主權,兩岸政治關係就是主權關係,兩岸政治問題就是主權問題。兩岸政治關係走向,主權將會是最主要的變數。兩岸政府可因為主權問題影響合作、產生爭端,進而影響合作與利益,並左右兩岸官民交往深淺。鄭宇欽表示,國際社會對兩岸主權爭議有具體且明確的觀點與立場,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國,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在九二共識或者中華民國代表正統中國等論點對國際社會的傳播與論述抓不到重點、功能不彰。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周嘉辰則指出,中方提出的一個中國框架仍然有語帶保留之處,涉台單位也未發展出支持中華民國治權的主流論述;周嘉辰更強調,沒有國際第三方的保證,任何台灣與中國的協議都難以被台灣民眾信賴,所以這是為何馬英九強推兩岸和平協議卻沒有被台灣社會廣泛接受的原因。

台灣戰略研究學會副執行長葉紘麟則指出,兩岸雖然近年來經濟關係發展迅速,經濟整合不一定會導致所謂的政治互賴,也會政冷經熱,否則不能解釋當前的日中關係與兩岸關係。另外,台灣民意已經是兩岸關係的變數之一,橫柴入灶的政策過程只會徒增反感,而學生佔領立法院就是以上的綜合結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