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日本業者建議的學校廁所設計要點:小便斗本體篇

立報/本報訊 2014.03.18 00:00
日本教育停看聽:日本業者建議的學校廁所設計要點:小便斗本體篇

■宋竑廣

先前本專欄介紹過日本業者建議的學校廁所打掃方法(日常篇、定期篇),然而,要保持清潔,打掃方法只是後天的勤加維護,要避免髒污產生,跟廁所本身的設計不無關係;進入設計面,經過環保與近身性篇、色彩與裝飾篇、馬桶與便間篇之後,這回的小便斗本體篇,將告訴您決定髒污的先天因素。

上圖圖片來源:Pincetomseaview攝/維基共享資源

小便斗如何配置,會影響到使用方便程度與安心的感覺,需要好好思考,換句話說,因為有許多要考慮的地方,很難有什麼面面俱到的方案,可是,配置得好的話,還是可以營造出舒適的如廁環境。

首先,攤開平面來看,要想小便斗配置得好,不把入口、便間、洗手台等位置放在一起思考的話,絕對是不行的。考慮到使用頻率,小便斗應該要比便間更接近入口,可是,也不能讓人從入口附近,便把正在小便的使用者看得清清楚楚,權衡這一利一弊,便能思考出好的小便斗配置。

現在廁所都不太會在入口設置門扉,多數直接面向走廊,因此,盡量不要讓人從走廊直接看到小便斗為宜;而便間因為自成一格,在配置上相對自由,但小便斗不同,必須考慮各式各樣的限制。

一般小便斗都是呈一直線的排列,這是因為裝設技術難度的不同,以至於很少有獨立存在的小便斗,只能沿著牆面裝設;一般視空間大小與需要數量,多半做成L型,或背對的兩列,而在做成L型的時候,直角的部份容易形成閒置空間,可以布置管線或設置棚架、擺放清潔用品,善加利用。

對敏感的青少年來說,使用小便斗時旁邊有人窺看的話,會感到尷尬害羞,因此會有同學希望間隔的壁面能做高一點,而怎樣的環境,才能讓男同學自在地、不怯步地使用,是設計的重點,有的學校會把小便斗全部做在廁間,有的會做成圓弧狀的排列,只是這樣的設計也容易造成閒置空間,如何利用還需要進一步思考。

又,在便間與小便斗之間設置長椅、置物櫃,可作為便間使用者的等待區。

使用小便斗時,眼前的風景是窗戶或牆壁,感受大不相同,前者給人開放感,也讓人較不自在,後者給人閉塞感,卻讓人自在許多。哪種好呢?或許可以自由切換的話最好,不過,不管是要新建或改修,都需要做出選擇。碰到這種難題時,擺張畫或放盆花,也是一種答案。

不管怎麼配置小便斗,封閉時的自在感,與開放時避免陰暗的好處,兩者都不能偏廢,需要用心設計,或透過其他方式補足。

需考量體型的不同

不只是方便程度的問題,就避免髒污來說,依學生體型不同,選擇小便斗的尺寸,也是有好處的。

小學到中學階段,是孩子的成長期。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跟幼稚園大班的孩子,不過幼稚園畢業前後之隔,若是一路到高三都不考慮體型差異,對任何人來說,小便斗都會變得很難用。

有人認為,就自家的狀況來說,因為是跟大人一起用,若是有人照顧的話,不需要特別考慮體型的變化,自然而然地習慣就好了。但學校和家裡畢竟不同,選擇便器時,還是需要考慮年齡與體型的差異。

儘管學校廁所的位置常會配合不同年級的教室,由該年級的學生使用;常把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不同年級的教室分區集中,相關設施也會因此而有不同,不過想要如廁方便的話,仍需要慎重思考。

比方說,因為是小朋友,就挑較小的款式,可是,因為小朋友活潑好動的關係,便器尺寸越小,也越容易讓他們便溺到便器之外,因此,小便斗開口部足以讓他們有餘裕地使用即可。

小便斗能不能確實地收納使用者放出的尿液,和開口部的高度有關,在盡量讓不同身高的孩子都能適用的前提下,來決定開口部的高度,而即便同樣是低、中、高年級,不同孩子的身高也有很大的落差,「方便性」也隨之不同;關於各年齡的「方便性」,學校廁所研究會的調查結果請見附圖。

▲這張圖是依學生身高不同,和不同型小便斗的使用方便情形關係,所製成的圖表;紅色實心:使用方便、紅色空心:堪用、黑色叉叉:難以使用。小學低年級最適合用壁掛型的小便斗,中學高年級以上的學生,最適合和成人用同樣的壁掛型的小便斗;從小孩到大人都適用的,是壁掛型低底部的小便斗。

小便斗周邊地板材質的選擇

小便斗周圍常有意外飛散出去的尿液,即便使用者不是刻意要尿到外面去,仍會有某種程度的外洩,長期累積下來,便成為惡臭的源頭,因此,為了保持清潔起見,這部份的考量是不可或缺的。

小便斗底部之所以髒污,最常發生的原因是學生從外面帶進來的砂泥,再來就是使用時從便器裡反彈濺出的尿液。有的設計會抬高底部台座,讓使用者必須站在比地板高的台座上才能使用,但這樣在清潔上也會產生問題:因高度差而產生的直角細縫處,容易堆積髒污。

我們已經知道,廁所內部地板,宜全面選用不易吸水、縫隙少的材質;但在小便斗下面還要特別注意,要選擇容易乾燥、方便清掃,且施工後不會有縫隙的材質。而因為地板隙縫容易藏污納垢,所以瓷磚以大尺寸為佳,在小便斗與小便斗之間的縫隙可以補平,合成樹脂類有的話也可以比照辦理。

材質以陶瓷類與合成樹脂類的塑膠地板為大宗,表面如鏡面般漂亮,又容易掃除髒污。在操場或開放空間旁的廁所,使用者常會帶進雨水或泥巴,容易弄髒地板,因此如果選陶瓷類的話,建議是無釉彩的瓷質瓷磚(吸水率不到1%),或石質瓷磚(吸水率5%以下),塑膠地板的話以有防滑功能的為佳。

一般教室區域附近的廁所,相對於操場之類的開放空間,學生較不容易帶進泥污,這裡便可以考慮選擇有釉料的瓷磚,或者在塑膠地板類選擇不需上蠟維護、耐污染性的品項。

在小便斗下面鋪設污垂石也是一種方式。儘管名稱有個石字,但其實材質不限石材,陶板或化學素材等各種材質都有,也有加做抗菌處理或防污處理的。 但不管是什麼材質,濺出尿液的永遠是使用者,所以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養成由使用者本人再擦拭一下的習慣,應該是很重要的清潔教育吧。

還有一點跟全體地板相關,即便採用乾式清掃,還是要考慮有用水打掃的狀況,意思就是連同防水處理考慮在內,確保排水口易於排水、通暢等,才是萬無一失的好設計。

學校廁所設計的教育啟發

綜觀日本學校廁所研究會對小便斗的建議,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使用者與設備之間的密切關係,像是從使用頻率思考何者該遠何者該近,這道理不只適用於廁所,對於其他空間中的設備亦然,甚至當學生在布置自己房間,也可以依此決定物品的擺放位置。

而看到小便斗因為使用頻率應該設置得較近,又要同時因為近而思考隱密性的問題時,還有使用小便斗時的視覺範圍,在封閉性與開放性都各有利弊時,讓人感受到全盤思考、避免顧此失彼的本事;像這些使用時會有的感受,教師不妨在生活(廁所)中,先開放給同學猜想,讓同學依自己的感覺,慢慢發現設計的要點為何。

在選擇小便斗尺寸的部份,提及在家使用跟公共空間的不同,讓人設想到,在家使用有充分時間適應,在外使用有時間壓力,設備要求自然不同,同樣的東西,在不同的空間裡,感受隨之不同,像這樣在廁所裡俯拾皆是又常被忽略的道理,值得留意。

在現代生活裡,設計已成為顯學,甚至是食衣住行時,無處不會碰到的學問,當我們遇到好設計時,既驚喜又感謝,遇到壞設計時,又挫折又抱怨,怎能隨便對待呢?且設計還是產業,如果我們對生活周遭的設計「麻木不仁」、缺乏識見,台灣政治人物又要如何標榜所謂的「設計之都」呢?

相關閱讀

【日本業者建議的學校廁所設計要點:色彩與裝飾篇】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8124

【日本業者建議的學校廁所設計要點:環保與近身性篇】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761

【不行就讓專業的來──日本校園的定期與特殊廁所清潔工作】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7134

【嘔吐物也要會清:日本校園的日常廁所清潔工作】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6288

【關注更多新聞請加入立報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LihpaoDaily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